近日,在乌镇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发的政务钉钉首次正式发布。 随着政务钉钉的正式亮相,政务钉钉事业部总经理叶军与他带领的团队也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政务钉钉如何帮助政府做数字化?阿里巴巴自身又是如何做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到了叶军,从他与他的"组织中台"故事说起。 (政务钉钉事业部&企业智能事业部总经理 叶军) 【阿里第一位计算机博士生】 1999年8月,还在四川大学读本科时的叶军,就跟4-5位在校同学一起搭建了一个名叫"川大望江楼"的网站,并启动了HOMEFAC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于facebook的校园网站,有聊天室、音乐、电影、软件、书院等不同板块,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据介绍,在那个计算机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川大望江楼的日均访问量UV就已过万,并且成为了教育网知名网站。 (川大望江楼界面) 大学毕业后,叶军选择继续留校深造,直到2007年博士毕业,叶军带着对互联网计算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入阿里巴巴,成为阿里第一位计算机系的应届博士生。 在阿里十余年里,叶军先后任职多个部门,但在叶军看来,阿里期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做企业营销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二是做阿里内部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刚进公司时的他在阿里软件事业部,围绕toB中小企业做进销存与CRM系统。此时叶军负责阿里旺旺统一登陆和企业开放平台的架构设计,后来这一平台融入了淘宝开放平台体系。随后,叶军还先后加入到速卖通、ICBU技术部等部门,分别孵化与支持了Aliexpress无线App、"信宝"业务技术。其中"信宝"作为企业级的信用交易服务,把B2B黄页网站带入了交易时代。 在这些部门,叶军支持了很多企业营销相关的技术工作,同时也让他看到了企业在"交易"背后,企业本身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 有了这个念头后,叶军来到企业智能事业部,带领部门着手阿里内部的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 (叶军在企业智能事业部员工大会上讲话) 【组织中台:阿里的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 叶军认为,数字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何获得持续且高质量的增长,这背后比拼的最重要因素还是组织内部的协同效率。一家有竞争力的企业,一方面有能力管理好客户,另一方面,需要有能力管理好组织、员工。 同时他也发现,随着阿里巴巴的业务环境变化,投资并购生态公司的不断出现与融入;公司组织协同模式从原来金字塔向扁平化、网状协同发展。组织内部的协同效率并不仅仅是研发一个系统,让线上比线下节省多少时间和成本的问题。 负责阿里集团组织内部协同办公与运营管理的部门正是企业智能事业部。 这些工作说起来好像容易,但叶军通过系统梳理后才发现,这个部门为阿里巴巴人、财、法、事、物、场和协同办公等核心职能,研发和沉淀了超百款产品,业务专业性、服务定制化和系统模型架构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打通这些系统。 当时,在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下,阿里业务与技术中台打通。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进行整合,对各前台业务进行强力支撑。企业组织层面的系统打通迫在眉睫。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访客中心) "最初,这些系统就像一个个SaaS软件一样,只能在其特定的领域服务,无法承载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更无法为更多经济体企业提供规模化的服务。"叶军看到,现在组织的协同效率拼的是数字化、智能化。 "有句老话叫'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在一家企业中,买一个财务系统很容易,买一个采购系统也很容易,难的是把财务和采购系统连接起来。"叶军表示,"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形态的强大推动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现在都是最重要的时机。" "人、财、法、事、物、场应该是一体化的服务提供者。要建立一体化的服务提供,必须把底层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我们建设完整的中台基础能力,就能把这些信息连接起来,并且在此基础上支持企业智能决策。"叶军是这样描述他心中的"组织中台"。 为此,他牵头打通阿里巴巴企业人、财、法管理运营和协同系统,带领团队做了三件事:1、打通系统主数据;2、在各领域落地中台化标准;3、统一技术并提升交付能力。从此开始从0到1打造组织中台。 打通系统主数据,就是把阿里巴巴经济体组织多环境下的人事、财务、空间等核心主数据打通,从而让系统能真正连接、协同起来。 为了打通主数据,在此之前,叶军还率先做了集团权限账号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打通集团内部7、8千个应用系统,实现了"无密码免登"。"员工在各个应用之间的登陆不需要进行任何有感知的操作、切换。",在阿里巴巴组织部的年度评选上,这一项目还获得了组织部颁布的最高荣誉:阿里巴巴2017年度"客户第一"红草莓奖。 (阿里巴巴组织部颁发的红草莓奖) 中台化标准的建立与统一技术与提升交付能力,则可以解决企业服务规模化和定制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