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29载沧海桑田:新时代资本市场站上新坐标(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01
摘要:过去,在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实体经济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长期资本投入和创新驱动,优化调整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率、更有质量的服务成为金融体系的

  过去,在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实体经济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长期资本投入和创新驱动,优化调整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率、更有质量的服务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使命。十余年间,国有及股份制银行的陆续上市,或许可以被看作是我国金融体系由间接融资主导转向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由以支付清算功能为主向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转变的一个生动注脚。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资本形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一系列重要功能,在金融运行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提升这些这些功能的过程,亦即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

  15年前,中小板的设立让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思“梦想照进现实”,资本市场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的时代由此开启;10年前,“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推出,其英文名“CHINEXT”意蕴着中国的未来;6年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设立,资本市场的触角进一步向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延伸,万家企业通过这一市场汲取了资本的养分;今年7月,科创板开市交易,一个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短板的全新规则体系横空出世。

  陈雳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市场的产生源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内生需求,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始终立足于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经济体制变革。市场自身的完善,实践着改革举措和市场选择的平衡,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走向成熟。”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全口径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在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2002年的4.95%上升到11.09%,最近10年基本保持在15%左右,而股权融资占比基本在5%左右徘徊。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资本市场联通百业千行,牵系千家万户,是一个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征的综合体。它在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普通居民的“钱袋子”息息相关。

  “股票和债券作为资本市场主要投资品种,是高度标准化的投资产品,非常便利投资,因此成为了最主要的、千家万户的投资对象,使得大量公众财富聚集在资本市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说。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表示,资本市场在解决大量企业融资问题、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成为广大投资者取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丰富了投资途径。尽管股海浮沉、有人挣钱有人亏损,资本市场在居民财富积累和再分配的过程中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资本市场的永恒基因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9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评价:科创板总体比较平稳,初步实现了改革预期。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既是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创新,也承载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初心,肩负着积累经验,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优化的使命。改革开放是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科创板的诞生也是市场改革开放基因又一次作用的结果。

  汤欣总结,过去29年中,有四大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对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是我国决定建立证券市场,二是证券法出台为证券市场奠定法制化基础,三是股权分置改革,四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改革具有颠覆性,是对资本市场原有制度的最大创新和突破。注册制的最大特征是包容性、开放性,注册制也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化身和综合结晶。”董登新说,除了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近1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双向开放方面“步子迈得很大,成效也很卓著”。

  在前期QFII、RQFII制度良好运行的基础上,2014年,资本之桥飞架南北,沪港通作为证券市场双向开放的“首班车”率先启程;2016年,深港通启动,内地与香港共同推开了互联互通2.0时代的大门。随后,MSCI将A股纳入指数体系,富时罗素指数也顺利“纳A”。今年6月,沪伦通正式启动。与此同时,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渐次落地,外国人开立A股账户的政策逐渐放开,RQFII、QFII限额宣布取消。资本市场开放格局的“中国成色”正越来越足。

  在刘锋看来,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境外资金流入规模不断增加,对市场的发育起到很大作用。陈雳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资流入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输送了血液,而海外投资者也得以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实现互惠共赢。

  开放也是改革。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是近年也将是今后一个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显性基因”。

  新时代新使命:

  提升效率 释放活力 增强韧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能力。我国资本市场已用29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市场的百年路程,新时代则赋予了资本市场新的定位和使命。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下一个目标。

  证监会判断,当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平稳推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资本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基于此,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总体方案和12项重点工作得以明确,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总要求,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注重发挥各方合力,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遵循成熟市场惯例,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证监会提出的全面深改方案彰显了非常明确的市场化取向,指向于建立一个质量效率更优、运行更透明、开放水平更高、韧性更足、活力更盛的资本市场。董登新就此表示,资本市场深改方案抓住了当前的短板和痛点,12项重大改革事项落地实施,将为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包括基础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