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留住西岭千秋雪 四川加快建设西部低碳发展高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7
摘要:东方网-东方新闻-社会新闻-留住西岭千秋雪 四川加快建设西部低碳发展高地-

    9月26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通报会。

    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受从高原到盆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四川历来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

    9月26日,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通报会上,记者获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四川盆地进入增温阶段,尤以冬季为甚,西岭雪山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冰雪消融加剧。

    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早已展开。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的经济和能源数据核算,2018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9%,较2015年下降22%,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

    力度还在加大,今年3月,在全省机构改革中,省生态环境厅诞生了一个全新处室——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4月,全省调整充实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部门增加到26个。

    留住西岭千秋雪,力保不消融,一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已然在天府大地上展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四川盆地进入增温阶段

    夏天越来越热,冬天不算太冷。

    这是近几年大多数四川人的感受,也是气候变暖带来的最直观变化。

    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四川盆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入增温阶段,冬季尤为明显。2016年,四川平均气温15.9℃,气温连续12年偏高。2018年平均气温比2016年略有下降,为15.4℃,但依然比常年偏高0.5℃,排历史第9高位,其中有6地高温日数破历史纪录。

    在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看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之后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可持续发展挑战。

    “在四川,气候变化加大了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森林火灾、山地灾害等极端事件风险。”他谈到,这可能对生态系统稳定、水资源供给、城乡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长期、深刻的影响。

    为应对气候变暖,今年5月31日,省长尹力主持召开全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上提出,四川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资源优势明显,要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突出低碳引领,加快建设西部低碳发展高地。

    全省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

    形势紧迫,但举措已经铺开。

    根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四川“十三五”期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需下降19.5%。初步核算,在四川,2018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9%,较2015年下降22%。

    这意味着,四川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是以有限的碳排放量,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例如,全省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完成营造林连续三年超过1000万亩,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成都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清洁能源为主。”据省能源局副局长邓超介绍,2018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9.5%,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煤炭消费占比首次下降到30%以下。

    来自省交通厅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分别突破1.2万辆和7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总数从2015年的300余辆上升至现在的接近9000辆,超过城市公交车辆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船,累计淘汰营运“黄标车”2.1万余辆,拆解老旧船舶483艘。

    由点及面,全省正不断强化减排行动的支撑保障能力,政策、科技、产业、资金等要素保障均进一步提高。

    赵乐晨举例道,在目标绩效激励方面,就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应对气候变化指标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分解落实到重点行业和各市(州),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绿色发展评价体系。

    加快建成低碳发展示范区

    编制四川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

    目前,《四川省2019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安排》已经审议通过,其中明确了突出低碳引领、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强化实施保障三大任务。

    通报会上,赵乐晨透露,近期控碳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四川省政府已明确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全省控碳的中期目标。

    “要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低碳发展示范区。”在赵乐晨看来,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四川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重大机遇,也是推进四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今年,四川首次将“降碳”调整为“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了气候影响评估、防灾减灾、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适应变化内容。“这是四川气候治理迈向统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眼下,《四川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办法(修订)》已审议通过,2018年市(州)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考评正在推进中。

    赵乐晨透露,下一步,全省将围绕达峰目标,加快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强化非能源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全省还将试点推进气候变化投融资,加快建设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提高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旅游业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多项举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摄影报道数读

    ◎2016年,四川平均气温15.9℃,气温连续12年偏高。2018年平均气温比2016年略有下降,为15.4℃,但依然比常年偏高0.5℃,排历史第9高位,其中有6地高温日数破历史纪录。

    ◎2018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9.5%,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煤炭消费占比首次下降到30%以下。

    ◎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分别突破1.2万辆和7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总数从2015年的300余辆上升至现在的接近9000辆,超过城市公交车辆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的经济和能源数据核算,2018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9%,较2015年下降22%,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