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夫征求了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意见。“披露这段历史,我当然赞成。至于保密问题,我相信你所讲到的多是宏观的,不会涉及太多技术保密问题,更何况时间过去了三四十年,如果需要再谨慎一点,我们可以交给国家有关保密委员会,请他们审看嘛。”路甬祥的这段话让张劲夫下定决心,披露那段事关国防机密的重要历史。 尘封的历史终被揭开 1999年3月11日和12日,张劲夫再次接受中国科学报社记者的采访,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回顾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这次访谈,被记者整理成了1.6万字的草稿,而后又经过了张劲夫两天两夜的修改补充。 最终,这篇文章和《在科学院辉煌的背后》一起,印成了内部资料,以便广泛地征求意见,路甬祥为这本内部资料写了序言。 1999年3月中旬,这份内部资料又被印成了3000册16开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单行本,分送给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部委领导同志和知名科学家,并送国家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看到资料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对该文章非常重视。1999年4月27日下午4时,张劲夫接到了江总书记的电话。电话中,江总书记说:“这段历史不但要让全国人民特别是中青年知道,还要向全世界公布。过去,你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把‘两弹一星’搞出来,很了不起。” 当晚,张劲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路甬祥,他向路甬祥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在科学技术内容上有没有出入?请他和老科学家联络一下,尤其原子弹向光亚先生,导弹向钱学森先生请教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修改的意见。第二,保密问题,是不是请有关方面再把把关。第三,里面的人物、事实有没有出入,请还健在的同志看一看。 为此,中国科学报社专门组织了由时任总编辑罗荣兴牵头、党委书记刘洪海等参加的班子,新华社时任国内部副主任张锦胜提供具体帮助,共同和各方面进行联络。罗荣兴为文章拟出了《请历史记住他们》的标题。 1999年5月1日,路甬祥、张劲夫、新华社时任总编辑南振中等人确认稿件。最终,这段科技史定稿,全文1.3万字。 5月5日,新华社将张劲夫的署名文章《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以通稿形式发表。5月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所有大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 同一天,《中国科学报》(时称《科学时报》)1至3版以3个整版的篇幅,详尽地发表了此文,尘封30余年的历史郑重公之于世。 1999年8月11日下午,聂荣臻原秘书老周同志告诉记者:“文章发表后,国防科委副主任、聂总(聂荣臻)的女儿聂力同志看到了,她亲自征求劲夫同志的意见,向中央建议为研制成功‘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授勋,并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他们的突出事迹。” 9月18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两弹一星”功臣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 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科技上站起来了,被人宰割的历史永远成为过去! 于敏、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郭永怀、钱三强、王大珩。 这23个名字终于从幕后走上台前,铸成了中华民族科学精神的标杆。 除了这些走到台前的人之外,还有一大批曾将青春和生命融入“两弹一星”事业的科研人员、管理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 正如《请历史记住他们》所言:“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请历史记住他们!” (原题为《仅3人健在!“两弹一星”勋章授勋20年,请历史记住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