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 谋划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2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 谋划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9月10日,2019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成都)创新高层论坛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开幕。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及全国60余家高新区的200多位嘉宾参加活动,围绕“自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动主题共话创新发展。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是中国中西部创新资源最富集、投资环境最优越、对经济拉动最强劲的创新发展高地。“作为全国首批六家‘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推进高效益创新驱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空间发展格局,创造了成都市五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四川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成为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密度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未来,将按照科技部“六个一流”的要求,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持续推进高效益创新驱动、持续推进高素质人才聚集、持续推进高能级产业发展,不断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 谋划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共话未来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怎样提升高新区竞争力?9月10日,在开幕式后的“自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区、广州高新区、济南高新区的代表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高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事物,更是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的新探索。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行政区体制和制度束缚,对各种管制类稀缺资源进行获取与使用,释放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武汉东湖高新区代表称,建区30多年来,东湖高新区形成了渐进改革、适时调整、动态更新的园区管理体制,未来将摒弃向传统体制回归的思路,坚持全职能的封闭管理,不断完善“新兴产业+科技新城”新体制。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高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紫竹高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配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我们就广义层面的跨区域合作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上海紫竹高新区代表介绍,可以通过飞地经济合作、东西联动协调合作、产业地产开发等模式,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广州高新区代表介绍了以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提升高新区创新力的思考。“观察中国高新区近年来创新力提升的变化发现,凡是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好的高新区,其产业创新能力及其技术创新力就远远走在前面,相反,不注意培育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的高新区就可能沦为产值增长型传统泥潭中。”该代表称,基于本土自主创新的内源型产业集聚,是高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两端并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

  济南高新区在调研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及重点举措。济南高新区代表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引擎,将依托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生命科学城等核心载体,以构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为核心,高度汇聚全球医药创新资源,推动革命性创新成果不断产出。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上,全国60余家高新区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嘉宾等围绕“自创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研究”“国家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进行了分组研讨,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迸发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 谋划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60余家高新区齐聚菁蓉汇 谋划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立足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9月10日,在主题论坛上,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提出,“科创改”是新时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新方向。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的新方向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及为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而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简称科创改。”刘会武表示,“科创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全球化、互联网和制度协同“横向”开放,通过市场化、大众创业和产业生态“纵向”开放,从而全面推进创新及改革。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是成都高新区建区以来一直坚持的发展路径。过去30年,成都高新区诞生出诸多“第一”:第一家中成药进军海外的破冰者——地奥集团;国家级高新区首个股份制企业——成都倍特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首家综合航空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海特高新;首家打破国际垄断超导磁医学成像技术的企业——奥泰医疗。在新技术浪潮下,来自成都高新区本土创业企业的阵营更是星光璀璨,医联、Camera360、咕咚、百词斩、极米无屏电视、王者荣耀等一系列“高新造”蜚声海内外。

  创新创业成果遍地开花的背后,是创新载体的不断拓展。从1990年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孵化楼——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竣工,到天府新谷获批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05年全国最大的单体软件园区天府软件园投用,再到2016年承载了中韩创新创业园的菁蓉汇投入运营。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107家,总面积达440万平方米,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