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6
摘要:去年8月4日,第二十届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浙江省赛区选拔赛在慈溪开赛。(严龙摄) 创新,是深植于宁波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中国成立70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去年8月4日,第二十届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浙江省赛区选拔赛在慈溪开赛。(严龙摄)

  创新,是深植于宁波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开放融合集聚资源、以制度改革提升实力、以科技振兴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从“跟踪模仿”“应用集成”,一步步向“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迈进。

  8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宁波科技创新。

  “回顾70年发展,宁波逐步从科技小城向创新强市、从低层次模仿创新到开放式自主创新跨越。从科技星火到创新燎原,科学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科技局局长黄志明重点介绍了宁波科技的发展脉络。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举办多年的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成为提升我市智慧城市管理水平的助推器。 (徐能摄)

  科技资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这个夏天,因为创新,宁波大地更添火热。

  “两院一园”正式开园,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首个基于本土的科技成果出炉,李泽湘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治水“黑科技”在宁波试点,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高性能伺服驱动与运动控制系统项目在甬落地……宁波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资源到此集聚,持续提升着整个区域的“创新浓度”。

  回首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国家建设项目极少落户宁波,全市科技资源极其匮乏。1957年,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630人,1958年建立了第一家专业科研机构、第一家厂办科学研究所。

  直到1985年,宁波启动科技体制改革,科学技术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第一家国字号研究机构——兵科院五二研究所、中科院在我省布局的首个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后在甬建立,宁波引进创新资源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宁波科技事业从此蓬勃发展。

  1999年以后,宁波逐步拓展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科技交流,科技合作成为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服务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宁波提出以开放促创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创新资源,为己所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广泛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科技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

  去年,宁波启动“科技争投”专项行动,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为全市科技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谋划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全市加紧高端创新资源的布局和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高素质科技人才、高科技项目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历史性转变,高水平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场景。(市科技局供图)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从跟踪模仿到原创领跑

  “华龙号”核电机组、“蛟龙号”深潜器、“嫦娥”探测器……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的背后,挺立着“宁波智造”的坚实背影。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极为薄弱。截至1986年,全市专利仅有7件,企业以低端加工为主,跟踪模仿是当时的主流。

  为了振兴科技,宁波瞄准科学技术“高、精、尖、新”定位,先后发布了科学技术工作、科学技术队伍培养、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重要规划。宁波创造从无到有,重大原创成果开始涌现。

  “坚持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两条战线一体推进,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是宁波抢抓历史机遇、撬动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发展的关键点。”黄志明说。

  成立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研发制造中心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光学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全球首创的经导管人工三尖瓣置换系统实现临床试验、国内首台类矩形盾构机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桥梁伸缩装置助力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

  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在宁波涌现,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制出200多个全球领跑并跑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成为宁波的一张张“金名片”。

  宁波成了获奖大户,从2005年获得独立申报国家科技奖资格以来,宁波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96项、省科技进步奖励894项。

  此外,宁波还时刻把握科技前沿动态、产业战略布局变化,瞄准人工智能、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技术、5G通信等未来产业,面向全国广撒“英雄帖”,力争用5年时间推出100个左右的战略性创新产品,形成若干个特色技术链条,催生带动一批千亿级产业,全面提升优化企业、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促使宁波创新能力实现“脱胎换骨”。

  舜宇集团智能数字工厂一角。(市科技局供图)

创新引领 科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服装大市开始用上“智造”设备。(徐能摄)

  从消化吸收到创新中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则是这个主体中的“牛鼻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助科研项目支持,宁波建立和发展了一批以体现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企业,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微弱。1987年,全市新兴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仅3%左右。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