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遂行国家战略让海洋装备技术跨进陆空天——专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问鸣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2
摘要:“近14亿中国人要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和平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所以中央提出要成为海洋强国,船舶工业就要向海洋装备研制拓展。我们的战略定位是:

原标题:遂行国家战略 让海洋装备技术跨进陆空天——专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问鸣

   “近14亿中国人要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和平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所以中央提出要成为海洋强国,船舶工业就要向海洋装备研制拓展。我们的战略定位是:‘让海洋装备驰骋深远海、让海洋装备技术跨进陆空天。’建设海洋强国,中船重工责无旁贷。”近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胡问鸣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就两船合并、技术突破、资本市场、海洋强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胡问鸣强调,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船重工人正在用求真务实、向海图强的拼劲和干劲,奏响一支先进制造业不断跨越的进行曲。

   航母从“用起来”到“造起来”,现在要“强起来”

   胡问鸣说,搞海洋装备的人就要向海图强,世界强国历史上都是从海洋崛起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儿?就是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中国前所未有的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不再是一穷二白、受人蹂躏的国家。近14亿中国人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要和平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所以中央提出要成为海洋强国。

   胡问鸣表示,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我们是“用起来”;第二艘航母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是“造起来”。我们实现了航母从“用起来”到“造起来”的跨越,现在要进一步跨越、迈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少。中国人民要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做到绿色发展,肯定要大量进口油气,”胡问鸣强调,为此,海上运输通道必须要保障,还有“一带一路”倡议及我国不断拓展的海外发展利益,没有航母等远海海军装备肯定是不行的。

   船舶建造可以带动众多领域的科技应用和产品开发,胡问鸣说,“船舶技术涉及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外燃机、内燃机、核动力,发电输电配电储电,有线无线通讯,雷达、激光、红外、水声的探测与对抗,空气净化,垃圾焚烧,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等系统,还有减振降噪、水中兵器等技术都要过硬。”

   对于中船重工的人才大军,胡问鸣十分自豪,“中船重工有科技人员近6万人,在国之重器、海洋装备研制发展过程中,历练成长了一支老中青结合、技术种类齐全、理想信念坚定的研发人才团队,这是我们实施新时代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及其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的底气所在。”

   搞颠覆性的创新,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

   在分析中国造船技术发展状况时,胡问鸣说,现在主要还是跟随,缩小差距。他强调,“超越”还需要不懈努力。

   他分析说,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工业基础是很差的;70年来我们发展了现代工业,进步很大,但实事求是讲,在现阶段我们主要还是一个跟随者。尽管我们在科技的一些方面实现了并跑甚至超越了西方,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但这只是局部的、点上的突破。比如像量子导航技术,我们现在就走在世界最前列;大功率的高温超导电机也是走在世界最前列,仅次于美国。这些都是我们抓基础技术研究,重视技术创新的成果。他强调,要想搞颠覆性的创新,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我们在这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

   胡问鸣分析说,中船重工是伴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近岸海军时期,我们造的是数百吨和千吨级别的舰船。新中国第一个船厂葫芦岛船厂,是1953年立项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在原苏联帮助下,搞了三个“一”:“一汽”、“一重”、“一船”,“第一船厂”就是现在的中船重工渤海造船集团。

   “我们的第一代核潜艇,是在苏联专家撤走后自主研制的。前苏联不想让新中国自强自立,拥有第二次核反击能力,反对中国研制核潜艇。毛主席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胡问鸣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近岸海军发展到近海海军,开始发展3000吨、4000吨左右的驱逐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6000吨级驱逐舰,现在到了航母时代,万吨驱逐舰、核潜艇等支撑中国海军走向远海,遂行远海防卫。

   胡问鸣强调,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是一个巨大跨越。现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60%,必须维护好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安全,确保能源命脉安全;“一带一路”延伸的海外利益、侨民等都需要得到有力有效的保障。

   远海防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航母,还有万吨驱逐舰,水下有潜艇、鱼雷、水雷,还要有深海信息传输、通讯等。

   胡问鸣表示,海洋防务装备开发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和制造能力,很多都能与民用领域互动。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建造民用船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造船能力在全世界仅占百分之四点几,现在的造船能力已经超过了全球的40%。再有,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装备等特别是深海装备也实现了大发展。

   他强调,在输出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向地方和民营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技术的转化推动了地方、民营企业发展。

   打压中国创新、扼阻制造业发展,违反国际通则和经济规律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价格,科技成果本来就是用来造福人类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科技成果有偿使用造福人类,既是创新的动力也是创新者的荣耀和社会价值体现。现在美国对我既打压创新又发起技术封锁,实际上是违背科技道德和国际通则的。”胡问鸣说,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合作道路,就是想与世界各国一起取长补短、遵守国际规则、共享人类创新成果、融入全球、共同发展。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封锁我们,只能逼迫我们什么都做,可以阻滞但不能阻断我们发展。我们无非就是多花点钱,多花点精力和时间。速度可能慢一点,但还是能发展起来,而被封锁的技术和技术发明者却会因此失去市场、减少财富积累,长此以往会削弱创新能力、引发创新转移。因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网络及市场,这是“广场协议”时的日本、冷战时期的苏联所不具备的。

   胡问鸣指出,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制造业梯度转移是一条规律。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按照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不同情况向其他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以后也发生了这种转移,先是从欧洲、美国向日本转移,等日本发展起来后,就开始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在中国,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发生了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当然中国的制造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转移,也是自然会发生的。所以,发达国家的一些人提出和实施“制造业回归”,是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相悖的;试图以此抑制中国发展,也是行不通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