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尚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国产本体厂商生产成本不具优势。因此,突破国外成熟机器人工业企业的重围,满足中国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下游系统集成、中游本体制造和上游核心零部件。从市场规模来看,下游系统集成和中游本体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国产化替代程度也相对较高。 “机器人操作系统一定是一个未来的方向,你很难想象,以后中国有那么多机器人,仍在用国外的系统。中国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期望。”随锐科技CEO舒骋坦言。 随锐科技CEO舒骋 他表示,从国家安全和科技崛起来考虑,中国都应该进行更加深度的布局,在科技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不少机器人产业从业者都反映他们看到的产业现状:核心部件得靠进口、生产成本无法降低、批量化生产难以形成,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实现某类组件的自主研发。在减速器、控制器尤其是伺服系统上,国内企业还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 因此,实现核心零部件和底层布局的国产化,成为包括随锐科技在内国产自主品牌的战略重心。“我们在做底层布局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国产信息化的替代,国产的操作系统,国产的通用芯片,以及国产的防火墙,然后机器人的载体,这些我们都有在做。”舒骋说。 据介绍,随锐科技的定位是人工智能和通信云运营层,“我们公司现在发展的主航道是人工智能和通信云,这两个主航道可以相互打通”。 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围,他坦言,尽管中国的科技崛起一波三折,但产业发展绝不是封闭和隔离的,需要协作共赢,“现在的世界谁也离不开谁,科技领域尤其如此”。 助力未来科技生活 不管是技术突围,还是场景应用,中国机器人产业都在持续探索中发展。可以想象,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化的深度探索,或许再过10年,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由机器人服务的社会中:工厂有工业机器人日夜不停生产制造,出行有自动驾驶汽车随叫随到并一路畅通,在家有家庭保姆照顾起居,生病有医疗机器人对症下药悉心照顾。 “人工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在算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数据作为一种原材料,才有更多的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真正的行业应用除了C端之外,还有很多是在B端。” 正如国泰创投集团副总裁吴雪秀所言,未来不管是大众生活还是工业智造,机器人产业都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泰创投集团副总裁吴雪秀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紧战略部署,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技术进步和场景应用相融合。在国家政策支持、产学研联动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基础上,中国机器人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