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3日举办主题为“中共泛民主的超限战”的活动后,“当危委”6月22日又在全美印度裔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赞助下,在芝加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共对美国总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超限战’”的活动。据报道,当着现场1200名观众的面,班农(上图右)先在讲话中称赞印度总理与美国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后又夸印度裔如何用其坚强的毅力帮美国打造伟大产业,特别是电路板和其他电子制造业,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如今美国制造业已死。就美国面临的至关重要问题来说,中国正与工业化的西方民主国家进行经济战。”班农鼓吹“随着制造业基础被运输到中国,鲜有人比印度裔企业家更能感受到冲击”,并叫嚣“今天标志着要开始努力逆转这种现象”。本次活动主持人、支持特朗普竞选的印裔商人沙拉布·库马尔在发言时也强调说:“需要抗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实力。中国预谋杀害(美国)电子工业的行为尤其残忍……但从来都不会太晚,我们能将电子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只要我们对中国制造的所有产品都持续加征关税即可。” 可信度被批“为零” 短短3个月,“当危委”就在美国多个城市策划组织了至少6场大型活动,数十人上台发言,并鼓动美国其他族裔针对中国。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些活动涵盖了美国对华最关注的核心议题,活动前有新闻预热和社交媒体推广,活动后还有追踪报道。在华盛顿这个世界权力运作的核心区,能在短期内搞出多场针对中国的活动,依靠的是紧密的关系网络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当危委”的主要成员都是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的“关键意见领袖”。 针对中国的这个“当危委”看上去阵容齐整,类似里根当选总统前的第二届“当危委”以及小布什当选总统前成立的“新美国世纪计划”委员会这样的新保守主义大本营。回顾历史,后两个委员会中一些成员在当时都进入了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内阁,并且推动总统在任期内进行了世界范围的两场重要对决——冷战与反恐战争。因此,值得警惕此次“当危委”现有成员日后成为与中国彻底摊牌而筹划的“影子内阁”成员。 说来可笑,眼下这个“当危委”针对的唯一敌人是中国,可里面却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国问题专家”的美国学者。 一些美国舆论对“当危委”提出批评。“向一场对华‘冷战’说不!”《美国保守派》杂志资深编辑丹尼尔·拉里森近日撰文称,这个新的“当危委”正推动美国与中国陷入一场冷战。他认为,美国既不需要也不应寻求与中国开展冷战式的冲突,它的代价过于高昂,本该是能避免的“纯粹浪费资源”的冲突。美国正与中华文明陷入“生死存亡斗争”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非常愚蠢。没有任何行为或迹象可令人信服地认为存在所谓的“中国侵略”。尽管美中之间必定会出现某些竞争,但没有必要为此煽动一场“零和斗争”。 对“当危委”这样耸人听闻的名字,拉里森这样评论:“其名称显示该项目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只是大惊小怪者散布恐惧心理而已。此前几个版本的‘当危委’总是夸大外国威胁以为美国的强硬路线和对抗性政策找借口,这次亦不例外。他们假装并非意识形态组织,但班农等人的存在恰恰指向相反方向。” 美国《琼斯母亲》杂志网站4月刊文称,“总统的这些盟友正准备与中国进行新冷战”,如果“当危委”的成员们确实能影响美国政策,那么其极端主义或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该组织中有学者和中国异见人士,但班农和加夫尼的存在暗示,一定程度的纯粹机会主义左右着“当危委”,使其不能就外交政策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文章援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格雷姆·史密斯的话说:“将对伊斯兰极端分子恐怖主义的担心直接转变为对中国的担忧荒谬至极,其可信度为零……这些极其容易引起分歧的发言者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对制定理性的对华政策来说绝非好兆头。” 美国智库也有很多对“当危委”冷战思维不认同的声音。一些学者对“当危委”抱着观望、怀疑的态度,担心其存在最终会让美国国会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在相关报道中,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亚洲经济一体化专家彼得·雷蒙德表示:“我并不将这视为一种二选一的游戏,我也不确定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美国有各种(与中国)在全球各种项目上合作的方式,而且我们也应这么做,就像我们也应与其他国家和其他公司合作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