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平台消息(记者 张彩霞)昨日记者从包头市农牧局获悉,通过覆膜提前播种、加大播种密度、加强田间水肥配套管理等科技手段,包头市东河区海岱蒜6月中旬已全面开始收获,收获期较往年提前20天。 据了解,包头东河区海岱蒜因产自沙尔沁镇海岱村而得名。海岱蒜皮呈紫色,蒜头小,蒜瓣洁白晶莹,蒜肉坚实,保水性好,汁鲜味浓、香脆可口,残存异味少,具有长期不减味,久放不变色的特点,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久负盛名。该产品于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包头市利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海岱蒜种植的龙头企业,内蒙古农业大学及市农科院积极协助海岱大蒜进行技术支持,帮助利丰合作社开展品种选育,多次赴山东、辽宁、甘肃、青海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中蒜3号、DTH、红七星等6个品种开展独头蒜比选示范种植。最终通过各种科技措施,收获期较往年提前20天。不仅有效避开雨季收获,晾晒保存难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可开展耕地两茬或换茬种植,提高耕地产出效益。 经测产,试验田内独头蒜与分瓣蒜的比例最高达到7:3,标志着海岱蒜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进一步成熟,黑蒜深加工原料品质得到进一步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