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金爵奖颁奖典礼。当晚,伊朗影片《梦之城堡》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3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在金爵奖十大奖项揭晓之后,为期10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随着6月24日金爵奖获奖影片的展映落下大幕。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511部,放映场次1745场,观众达46万人次。 金爵又满樽,来年再相约。回顾这10天电影节,光影璀璨,高朋云集,有太多属于电影的动人时刻—— 攀 登 中国电影的奋斗姿态 作为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选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毋庸置疑。 今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555部作品报名参加金爵奖4个单元的角逐,15部作品成功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最终评选。 最终,伊朗影片《梦之城堡》获最佳影片奖,格鲁吉亚演员莎乐美·戴缪莉亚凭借影片《呼吸之间》获最佳女演员奖,中国演员常枫、伊朗演员哈迈德·萨贝里·贝达德分别凭借《拂乡心》《梦之城堡》分享最佳男演员奖。 由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领衔的金爵奖评委会表示,《梦之城堡》影片对于细节和情节的处理非常精确,使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失去其连贯性与真实性。即使影片发生在狭小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生活的真相却在其中展露无遗。 出生于1923年的中国演员常枫,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甚至是国际A类电影节历史上最年长的“最佳男演员”。他说,电影《拂乡心》是自己的“封箱之作”。影片中,常枫用“有生之年,勿失勿忘”的情感,连贯完整的细腻表演,诠释了人物对于故乡与生命的庄重态度。 颁奖典礼开始前,上海大剧院外群星闪耀,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嘉宾纷纷登场。本届上海电影节推广大使、颁奖嘉宾,此前在金爵盛典中与影片《攀登者》剧组亮相的演员吴京再度踏上红毯,他说,这是一个奖励创作者的时代! 电影节开幕当晚金爵盛典,很大篇幅给了定档国庆的这部新片,“不光是为了推广这部影片,更是聚焦中国电影在从大国向强国攀登过程中所应该体现出的精神风范和时代追求。”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胡劲军表示。 攀登,这是属于中国电影的奋斗姿态。 致 敬 光影70年共筑强国梦 上海是国内最早公映电影的城市,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影院、第一家电影公司、第一代电影人。 走过22届、26年,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反映社会发展重大节点,鼓舞和激励人民大众和电影人砥砺奋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届电影节历数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发展足迹,并规划研讨未来的新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 致敬,向新中国致敬,向电影致敬。电影节展映板块,策划了“光影记忆 时代经典”展映单元,精选的14部影片再现了不同年代珍贵画面,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场景给年轻观众以全新的观影感受。 6月18日晚,新中国首部公映影片《三毛流浪记》经4K修复后首映,成为本届电影节的一大亮点。6月21日晚,上海影城,昔日由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黄宗英等主演的巴金名著电影版《家》,又以2K修复版重新与观众见面。今年是巴金诞辰115周年,该片的放映也是对这位文学大师最好的纪念。 将庆祝新中国70华诞这根内容创新主线贯穿于电影节始终,金爵电影论坛的开幕论坛以“光影七十年 共筑强国梦”为主题,各大电影机构掌门人在论坛上以各自角度回望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畅谈面向未来、坚定迈向电影强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正在从数量时代迈入质量时代,从追求高票房变成更多地追求高品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我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打造一些精品力作,让观众喜欢,真正能够产生应有的影响力。”论坛现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说。 创 新 紧贴时代发展与大众需求 在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让人们为之眼睛一亮、让专业同行深有感悟的创新元素,无处不在。 开启本届电影节大幕的金爵盛典,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大型文化活动的“5G+4K”超高清直播。电影节首次设立与技术创新同步的“新视野”单元,在全球范围邀请一批“IMAX 3D”“杜比全景声”等形式的新片,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 “电影节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紧贴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胡劲军强调。今年电影节开票首日,35岁以下的购票者占比达74%,显然,年轻人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影主力军。 创新,同样意味着为电影产业输送新生力量。本届电影节新设短视频“探索”单元和创投训练营,以6级台阶完善了坚持多年始终在打造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 怎样的6级台阶?新人以短视频创作展示潜力和才华,敲开电影殿堂的大门,用短片作品参与金爵奖短片评选,以电影创制才华进入创投训练营,再凭创意在电影项目创投与产业对接,进一步形成长片作品后参与亚洲新人奖评选,最后向着金爵奖的顶峰攀登。拾级而上、层次分明。 链条完整,才有源头活水。2005年,导演宁浩以《绿草地》入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今年,宁浩再度以评委会主席的身份重返亚洲新人奖。 强化“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电影节今年还在亚洲新人奖基础上创新推出“上影节亚洲(SIFF ASIA)”架构,将亚洲电影展映、亚洲创投合拍项目、电影直通车亚洲站等项目纳入其中,全面升级亚洲电影文明的传承与合作。 产 业 布局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 一部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收获了超过4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对这部现象级影片的讨论,开启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呼唤和期待。 导演郭帆在电影节论坛上感叹:“我们摄制了《流浪地球》,知道这条路有多难,有多大差距。” 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毫无疑问要有强大的电影工业支撑。本届电影节中,上海亮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牌”“科技芯”“世界窗”重磅举措,把实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的布局,转化为助推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电影节现场,《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和《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吸引关注目光。根据规划蓝图,科技影都将拥有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60个摄影棚,其中2/3为高科技摄影棚,并辅以配套机构,为上海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路途上,建立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是必需的,其中的重点就包括上海科技影都的建设。”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国资委副主任王亚元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