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考古前置,目前共发掘古牌坊残件和其它石构件3021件,明确了古城水系流向和分布。完成古城墙、浙大西迁竺可桢旧居、金钟汉故居等一批重点点位修缮。成功举办中国州府文化论坛及严州古城诗词大会,创成“浙江省诗词之乡”,《严州文化全书》将于国庆节前出版。做好地域精神挖掘文章,形成全省首个以地方文化为内容编制的标准体系《德文化系列标准》,“建功立德”成为当前建德上下加快新崛起的精神动力。做好严州文化展示文章,比如诗词特色街、思范文化长廊、德文化展陈馆等一批项目将建成开放。以严州府衙、总兵府、严陵祠、浙大西迁旧址等为代表的文化展示型业态,以府前街、正大街等传统商业街、胡亨茂南货店、其昌酱园等特色老字号为代表的商业购物型业态将在国庆节前展示呈现,再现集文化体验、文创艺术、文旅融合、康养度假以及品质旅居等为一体,充分彰显明风宋韵、秀山丽水特质的千年古府新面貌。 ——品质生活之美。书写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丽城镇建设民生篇章。 梅城民生欠账较多,城镇功能比较落后,尤其是老城区地方小、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较差,老百姓的获得感还不强。美丽城镇建设将持续优化完善城镇功能,不仅解决好水、电、气、通讯,彻底整治“蜘蛛网”问题,而且大力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进一步丰富商业业态,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消费服务。通过各类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群众普遍感受到居住环境更加优美。推进智慧城镇建设,与阿里云公司合作,建设智慧停车、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数字民生,建立城管、交警、环卫、交通、管线、旅游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提升便利性和舒适性,让古城借助数字经济手段焕发新活力。 ——绿色生产之美。绿色生产之美是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是美丽城镇建设重要的“梅城路径”之一,是“两山”理念在梅城美丽城镇建设的生动实践。 梅城美丽城镇建设从绿水青山保护治理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双向发力。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低散乱”产业整治,淘汰落后产能98家,入园集聚企业67家,南峰小微企业园开工建设。二是推进文旅融合步伐,与省文旅厅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文化和旅游品牌创建、旅游风情小镇样板镇打造、文物古建修缮、文保等级提升、严州文化挖掘、重要遗址复建、文化场馆建设、非遗保护传承、产业基金支持、永久会址落地、对外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把严州古城(梅城)打造成为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的样板镇,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三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商贸综合体、伴梅居民宿、中视影视、天忆养生养老等一批项目落地。四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农业精品园、果蔬乐园为主阵地,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精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美丽经济,“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 ——社会和谐之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梅城美丽城镇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转型升级,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彰显社会和谐之美。 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切入口,我市不断创新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为先导的约束机制、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引领机制、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优化政策体系为关键的支撑机制,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实现城镇与乡村双向释放能量,并逐步推进乡村产业重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构、乡村聚落形态重构、乡村治理模式重构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深度变化。一是靶向发力、精准治理,推广“最多反映一次”创新做法,提升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增强治理主体的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科技驱动、智慧治理,推进城市大脑、智慧城镇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向智慧治理迈进。三是以文化人、价值引领,强化宣传导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强化道德示范,深入开展“建功立德标兵”“最美建德人”等活动,引领时代文明风尚。在5项省级德文化县域地方标准发布基础上,挖掘提炼道德银行、文明实践站等有效做法,为社会治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美丽城镇建设的“梅城路径”表明:美丽城镇建设只有彰显特色、凸显个性,才能准确把握抓好梅城美丽城镇建设是我省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的生动典型、是推进拥江发展的重要节点、是群众的迫切期盼三个“深刻认识”,才能做到凸显梅城“千年古府”底蕴与独特魅力、凸显梅城的自然山水和最佳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优势、凸显梅城的现代文明和活态古府的竞争力“三个凸显”,才能真正把握好“城与乡、老与新、破与立、建与惠、统与分”五组关系,才能真正理顺“慢”与“快”、“过程”与“结果”、“文化”与“山水”的关系。 ■【建德之干】:决战项目 千头万绪,还须提纲挈领;千军万马,要定主攻方向。 1月12日,我市明确建立市领导分块领衔的项目建设工作模式,8位市领导领衔推进核心区块建设、资金保障、千鹤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挖掘和展示、古城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征迁、外围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等数十个梅城美丽城镇建设项目,总投入达38亿元。 ——古城保护项目提优推进。保古城与建新城并重,强化空间肌理、文物古迹、建筑风貌的整体保护,对古城核心区房屋进行充分考察评估,历史建筑一幢都不能破坏。做好清邮局、建德县委旧址、胡亨茂故居等一批历史建筑修缮改造。突出山水景观在美丽城镇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作用,加强对环三江口区域的整体风貌管控。 ——民生工程项目提质推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目前累计完成棚改征收签约2700余户。实施“三化”百日大行动,国卫创建顺利通过杭州市初验,拆除棚厕307座、新改建公厕17座。主动对接杭州主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建德二院已与杭州市一医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争取恢复杭区建设,加快一站式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