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讯 (通讯员田德耀)今年以来,巴东县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采取五项措施,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实施重点工程,构建城乡生态屏障。近三年结合“山更青”专项治理,该县全面部署绿满荆楚行动,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60.74%提高到61.31%。建成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森林生态廊道和骨干河流生态廊道15条;实施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水源地森林管护总面积10.5万亩,有效保护了水源地水质;以骨干道路绿化为主线,开展城乡道路绿化2830公里,道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完成县城区绿化主次干道15条,城区道路绿化总面积67.8万平方米。 统筹城乡绿化,建设青山秀水家园。针对巴东城区山多树多的自然地理特点,尽可能保护每一棵自生树木和每一片自然山体,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构建纵横贯通、点线面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打造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县中心城区以北京大道、沿江大道绿化带为轴线,在城市规划区周边建设防护绿化隔离林带,近三年在信陵、官渡口和东瀼口等3个乡镇新建防护隔离林带1万亩。 加强技术推广,普及生态知识。开展科普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活动内容为生态文明、珍稀动植物保护、古树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和湿地保护等。全县近三年紧紧围绕林业特色产业,举办核桃、银杏等种植技术培训班40余次,培训学员5000人,印发各类林业科技推广手册2万份;开展林业科研监测,建立科普教育基地3处,设专门科普宣传栏5个及科普宣传标牌30块。 建设生态基地,提高文明指数。建有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太坪省级古银杏群落自然保护小区、巴山森林公园和铁厂荒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教育基地。每年4月在巫峡广场举办为期一周的“森林城市创建”暨“爱鸟周”宣传活动,展出本地鸟类摄影作品;建有天台山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救护科普基地。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共建义务植树基地12个,面积达10余万亩。 加快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推进森林旅游、花卉苗圃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银杏、茶叶和小水果等特色经济林16.31万亩建设任务。加强铁厂荒森林公园、巴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森林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2018年11月28日,巴东县《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