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科技小院,学生们首先收获了机会,“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在这里,青年人会发现自己特别有用。其次,收获了艰苦奋斗的品质,“他们可以用20天经历20年都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第三,收获了综合能力,在田间地头做实践,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技术。 “我们如何衡量一个学生培养得是否成功?那就看他有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有没有发展出综合能力,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是否真正懂得了农业是立国之本,懂得了他们自身和国家、民情甚至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张福锁分享了通过科技小院培养学生的心得。 从辛德惠,到张福锁,再到“曲周七子”,农大人在曲周的土地上打了一场接一场科技之战。 这些农大人身上仿佛有一种共同的气质,这种气质大约来自于他们共同的“初心”——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数十年来,参与农业科技战役的农大师生取得了无数个阶段性胜利,但他们不会为其画上句号。因为让农民过得“更好”,是这些人永久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