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泉港打通理论宣讲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02
摘要:近年来,泉港区坚持“观念立区”,将理论宣讲进基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打造以“土专家”“土教材”“土办法”为主要特点的“乡

近年来,泉港区坚持“观念立区”,将理论宣讲进基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打造以“土专家”“土教材”“土办法”为主要特点的“乡土味”宣讲,着力打通理论宣讲进基层“最后一公里”,让理论宣讲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凝聚起“泉港好大家会更好”的全民共识和强大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凸显乡土味 传播新思想

泉州网7月1日讯 近年来,泉港区坚持“观念立区”,将理论宣讲进基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打造以“土专家”“土教材”“土办法”为主要特点的“乡土味”宣讲,着力打通理论宣讲进基层“最后一公里”,让理论宣讲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凝聚起“泉港好大家会更好”的全民共识和强大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谁来讲——“土专家”讲清“新政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体到我们村,就要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新模式。今年界山镇东张村计划推进乡村文化记忆馆、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等10个项目,也将请村民代表‘拍板’决定。好不好,都由村民说了算……”

近日,在泉港区检察院和东张村“检村共建庆七一”活动中,宣讲小分队成员、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成结合庆祝建党99周年,从东张村如何摆脱贫困到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实例,为现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上了一堂“接地气”的党课。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陈志成把基层工作经验优势与宣讲“土专家”职责密切结合。一方面,他主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坚持把理论融入乡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另一方面,他把实践经验不断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主题宣讲中,凝聚全村发展共识。

在他的引领下,东张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土专家也能挑大梁,他们来自基层一线,熟悉村情民意,最了解群众想要听什么。”泉港区委史志室主任、区委业余讲师团副团长林进辉说。

像这样的“土专家”遍布泉港大地。田间地头,科技宣讲小分队成员、山村“土专家”吴辉木向茶农畅谈茶业经和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帮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动附近11个自然村500多名村民就业。惠屿岛上,渔排宣讲小分队成员、海岛“土专家”肖清林将理论宣讲融入产业发展,向村民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和海岛生态休闲旅游业,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5.8万元。

“我们建立‘土专家’库,让全区各类乡土人才各尽其能,发挥自身在理论政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优势,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群众心里。”泉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贤庆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广泛挖掘文艺工作者、“两新”社会组织人员、离退休人员等扎根基层的乡土人才,组建文艺宣传、渔船渔排、劳模工匠等百姓宣讲小分队100多支,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金话筒”。

同时,泉港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校等领域遴选出21名党员干部,成立区委业余讲师团,培育土坑村家规家训馆、港墘村孝廉公园等21个理论宣讲基层示范点。

针对分众化需求,该区还打造了“锦绣讲坛”“百姓讲堂”“爱家讲堂”以及“红衣妈妈”巾帼宣讲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品牌,让基层宣讲“精准滴灌”。

用啥讲——“土教材”讲实“新理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家乡泉港不仅是一座石化新城,而且也是中国长寿之乡,空气优良率达97.8%,位居全市第二;在全省85个县(市、区)中,泉港自来水水质检测排名第八……”2019年以来,泉港组织开展“泉港好大家会更好”异地商会主题宣讲活动。宣讲中,异地宣讲小分队带来的喜讯,让在外乡贤倍感振奋。

为做好异地商会主题宣讲,该区精心烹饪一批泉港味“土教材”,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发展变化与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比如,《发展“高素质”,生态“高颜值”》以专家的视角,阐述泉港的生态建设,解读高质量发展;《恋味泉港》展现浮粿、蚵煎等舌尖家乡美味,勾起听众的浓浓乡愁和爱国爱乡热情;《泉港率先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展现泉港建区以来的巨大成就与发展蓝图,深受欢迎。

据悉,为实现宣讲全覆盖,该区在理论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基础上,还将触角延伸至异地商会。

“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家乡的美景,仿佛又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又闻到了儿时妈妈的味道。”西安泉港商会会长朱梅元动情地说。每到一处,来自家乡人的宣讲,不仅勾起了在外乡贤的思乡之情,更激起了他们回乡创业、反哺家乡的热情。

据了解,2019年该区已组织宣讲队员赴福州、厦门、西安、海口、三亚等地开展主题宣讲5场,共吸引促进泉港异地商会为家乡招商引资签约总投资额达27.1亿元,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数十名企业家不办、简办家事和各种庆典活动,并把节俭下来的2210万元资金捐献家乡,支持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扶贫等民生事业发展,营造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异地商会宣讲巧用“土教材”,是泉港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扬正气的一次有益探索。

据介绍,泉港区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乡土文化相融合,通过广泛征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优秀家风家训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各类实用技术、民生知识、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素材,根据宣讲内容和受众需求,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宣讲“土教材”库。同时,通过“乡土味”宣讲,促进本土特色文化接受新理论、新思想的滋养,让地方文化与时俱进,更具有生命力。

怎么讲——“土办法”讲活“新道理”

“新型病毒突来袭、疫情防控特紧急。党中央,明策举,亿万军民响应起。”疫情期间,一段段朗朗上口的抗疫快板,在峰尾镇街头巷尾广为传唱。

“很多农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听不懂普通话,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既要‘土味’,更要‘对味’,用方言俚语将防疫知识送到群众耳边、把党的政策送到心坎里。”说起创作的初衷,文化文艺宣讲小分队成员刘宗训说。

据悉,泉港地处泉州与莆田交界,有着闽南、头北、界山多种语系的方言文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的“面对面”宣讲模式难以开展,如何及时把党的抗疫政策,送到群众手里,发动全员参与?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