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3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党和人民接力奋斗,我们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期盼即将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党和人民接力奋斗,我们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期盼即将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见证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自古以来,“小康”寄托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几千年来,包括在历史上的“盛世”,中国的劳动人民一直无法过上“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生活。以直接关系人们温饱的粮食生产为例,在春秋战国后的2000多年间,尽管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都有一定程度增长,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农民生活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清朝康熙皇帝曾说:“地亩见有定数,而户口渐增,偶遇岁歉,艰食可虞。”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按照当时的粮食亩产量,人均占有耕地4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但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国人均耕地只有3亩。近代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更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新中国成立以前,缺吃少穿、生活艰难长期困扰着中国人民,温饱都无法实现,“小康”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紧紧聚焦“小康”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居民消费结构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551万人,并将在今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此同时,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14亿中国人民即将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让中国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还会大大提升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包括中国14亿人口在内,总数约为29亿人。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懈努力,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人口数量翻了将近一番。同时,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高。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是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14亿人口的大国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跃升至高人类发展水平,这无疑是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之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不仅将使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也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实践,为世界上仍然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民追求富裕安康的生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集中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背后则是中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亲自挂帅出征、驰而不息推进,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分析形势任务,作出工作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并将在今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这么强的意志、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大的力度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惠及全体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集中而鲜明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