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禁绝毒品,科技做了些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8
摘要:禁绝毒品,科技做了些什么

2019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万名,缴获各类毒品65.1吨;查处吸毒人员61.7万人次,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2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30万人次……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一线捷报纷纷传来。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收官见效之年,做好禁毒工作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禁毒斗争形势稳中有进、趋势向好,吸毒人数继续下降,规模性制毒活动大幅萎缩,制毒物品非法流失问题得到整治。

数据赋能:毒品不绝 决不收兵

临沧市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西南与缅甸交界。这里也是我国禁毒前沿阵地之一。

2015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禁毒工作综合排名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国家禁毒委员会日前对100个单位、100名个人进行表彰。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警务站一道,获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就少十分害”。近年来,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树牢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突出抓好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等工作,着力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科技手段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能力,服务实战,引领实战。

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日前获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在实战工作中,大数据系统具有全面感知、精准预测和纵深挖掘的特性。大数据的应用,使发现线索数量大幅上升,破案率大幅上升,同时还解决了一些区域化的工作难题,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型犯罪。”一位大数据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境外毒品经云南辐射全国仍是主流。云南是“金三角”毒品主要的渗透入境地和中转集散地,贩毒群体云集。“金三角”毒品经云南入境后内流全国的主要贩运路线有:沿沪昆高速贩往湖南、湖北的华中线和江西及“长三角”地区的华东线,经四川、重庆贩往陕西、河北等地的华北线,经四川、甘肃等地贩往新疆、宁夏等地的西北线。

云南省以“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全面加强堵截“金三角”毒品渗透和省内毒品治理各项工作,2019年,全省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1543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207人,缴获毒品31.4吨。

近年来,云南省禁毒部门不断提高数字禁毒“新能力”,以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建设构筑堵源截流智慧屏障,全省通过大数据破获毒品案件数、抓获数、缴毒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

此外,研发了7类数十个智能模型和数百类标签式基础模型,对在边境的涉毒高危人员逐人关注,建立覆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系列查缉模型,研发物流寄递预警模型,创新工作机制,全省查获物流寄递贩运毒品案件数大幅上升。

审判威慑:高扬利剑 从严从快

23日上午,云南省中基层法院对29件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在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共有4名毒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对制贩毒团伙、网络的主犯和骨干分子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惩处,保持司法审判对毒品犯罪的强大威慑。

科技日报记者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6809件,审结6434件,结案率94.49%,重刑率达53.58%,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发挥了刑罚惩罚、遏制毒品犯罪的作用。

“我们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主动进攻势头,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精准打击毒品犯罪,确保禁毒工作和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万无一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雪松向记者介绍,今年1至5月,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2656件,审结1580件,判处2440人,五年以上重刑率56.56%。

这些案件中,沿边八州市受理毒品案件1481件,五年以上重刑率为59.81%,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法院系统还立足毒品犯罪理论研究,针对毒品问题成因复杂的特质,探索新形势下禁毒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今年,出现了一些毒品案件新趋势正引起我们的调研分析和持续关注。”李雪松说,随着云南省对车站、车辆查缉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全面推广长途客车、旅客列车购票实名制,传统的运毒方式出现新变化,网约车因运输成本逐步降低,且无须身份信息核实,加之相关从业人员身份混杂,毒品查控力度较低,运输的隐蔽性极大提升,故呈现逐步取代传统运输方式的趋势。

近年来,为逃避打击,毒品犯罪分子将走私入境的毒品绕行滇南,从开远、弥勒方向前往广西方向或折向昆明方向的案件开始增多。由于这一路线并非云南省毒品运输犯罪的主要通道,目前毒品查缉力度较弱,加之犯罪分子采用多人分段运输的方式,使案件侦查和证据固定面临更大挑战。

此外,毒品藏匿方式隐蔽程度也在增高。目前已经出现将毒品溶于食用酒精等液体中藏带,并通过物流邮寄方式运输的案例。隐蔽的藏匿方式提升了查缉难度,且在毒品的数量认定等证据固定上也存在难点。

“这些新方式的出现,初步证明毒品犯罪分子已经掌握了新的非常规毒品析出及提取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毒品查缉方法。”李雪松说,针对这些情况,他们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及时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突出法律适用问题;同时,通过加强禁毒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毒品犯罪审判和禁毒司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智慧戒毒:科技手段 中国方案

天津市戒毒管理局依托大数据战略,推进‘智慧戒毒’建设。利用‘互联网+’、App软件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加强戒毒数据库建设,把场所设施建设、机构部门设置、制度体系配套等要素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戒毒工作资源,打造立体防控应用平台,改变信息‘孤岛’的‘割据’状况,实现了工作提速增效。”天津市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力表示。

据介绍,天津市戒毒管理局加快戒毒管理系统开发应用,联合软件公司集中研发与全国统一的戒毒基本模式配套的“三纵五横”管理系统,细化戒毒人员分别、分区、分级管理,戒毒人员从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到回归执导四个区域分区流转层层递进,实现从入所到出所全流程网上审批、自动流转、智能诊断评估,自动生成执法案卷和综合评估报告。戒毒人员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康复训练、戒毒医疗和诊断评估“五大中心”实现网上运行管理,全程对戒毒人员进行跟进式教育戒治,在线存储、传输和应用数据结果,用科技信息化驱动了工作模式转型。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