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少企业都是在政策的红利中成长的。国家采用各种政策保护、推动产业是应该的,各国都有相关的政策,但到一定程度不改变就会有严重的弊端。依靠政策保护和红利生存的企业不断壮大,那么它就不思进取,不会想着怎么创新,而是想得到的保护、支持越来越多才好。 同时,这么多年以来,为快速占领市场,获得经济回报,不少科技企业都绕开了投入大、风险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要么模仿,要么停留在做组装集成,求的是规模和收入。 无论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是当下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言论,都在警示我们:单纯依靠速度、规模、成本取胜的发展模式已不能为继,必须要发扬企业家精神,更加坚定地推进创新的落地。 虽然华工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了,但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份额在提升。比如说我们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核心部件激光器、切割头都是自主研发的,目前市场占有率已是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60%。疫情期间,它是江铃汽车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赶工神器”,最近有客户也表达了大批量采购的意向。 NBD:华工科技是一家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请问对于支持技术创新,公司又有哪些实实在在的经验? 马新强:谈到创新,我在公司内说得最多的就是创新的关键在投入,投入的重点是人才。我们基本上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递增,2019年较上年增长了12%。在人才方面,我们今年将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招聘力度。 今年大量的湖北籍毕业生跨省找工作比较困难,这对我们省内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往年是“人才东南飞”。我们计划从985、211高校中招聘不少于100名优秀毕业生,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不低于70%,当然,公司也会给他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通过导师培养制加速成长。 马新强(右二)在华工科技数据中心高速率光模块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企业供图 在创新形式上,公司始终坚持开放式创新。不久前公司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下设工业设计综合应用研究所、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研发中心等6个中心,借助这一平台,汇聚更多创新力量,加强前瞻性研究,深入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公司技术、产品发展,这也展示了华工科技坚定发展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决心。 另外,在研发流程上,华工科技今年也将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让我们的产品开发真正地围绕客户需求,提升研发效率,帮助客户成功。 谈新基建:抓住了5G建设的契机 NBD:今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5G建设快速发展,请问华工科技5G相关业务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后期还有哪些布局?此外,近期华为发布业界首款800G可调超高速光模块。请问公司在此方面进展如何? 马新强:作为全球光模块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旗下的华工正源应该是抓住了5G建设的契机,从获取5G光模块首单到在业内持续率先推出25G、50G系列光模块,可以满足不同带宽、不同覆盖距离的需求。 随着5G传输网建设的逐步启动,我们的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技术、产能上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通过募投资金已完成5G产线的建设,现有产能上已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后期公司将推进光芯片的国产化导入,发展硅光等核心技术。 公司800G光模块目前尚在预研中,去年9月公司加入800G Pluggable MSA 工作组,目标是定义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短距800G传输用的可插拔低成本光模块。业内专家认为800G的传输将首次出现在2021年,2023年走向成熟。目前国内数据中心以100G光模块为主,北美主要以400G光模块为主。公司目前已发布应用于数据中心市场的400G全系列光模块。 NBD:校企改革是当前外界关注的热点,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华中科技大学,请问华工科技及股东在此方面是否有相关规划? 马新强:校企改革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国有企业管理和国家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确定的试点高校中已有多家高校企业逐步披露了校企改革方案与计划,从试点企业的改革方案看,主要有公开征集、协议转让和无偿划转三种退出方式。华工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是华中科技大学,虽然不属于试点高校,但学校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正在积极推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