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决定中国社会未来、主导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不是掌握在那些身段灵活的潮流迎合者手中,而是掌握在坚持初衷、本质、长久积累,最终推动中国进步的人手中。 深圳中和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廖黎,就是如此,从三十多岁南下打工,到创立中和风,20多年沧海桑田,坚持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持续改进,带领着企业成为中国电子美容仪行业的佼佼者。她的人生传奇以及中和风企业史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不仅是企业家创造商业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
创立中和风,命运靠自己转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开放与下海的大时代画卷向世人徐徐展开,与众多有志青年一样,向往更大舞台的她从山西太原一所大医院辞职,响应时代的召唤,带着一腔热情来到了深圳:“虽然当时在大医院的工作稳定且体面,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觉得那样的日子无法激起我奋发的意志,也无法带给我由衷的快乐,所以决定逃离舒适区。” 那时候,这座与香港一江之隔的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到处是正在修建的楼房。无数青年如孔雀东南飞,纷纷奔赴此地寻求发展,各种外资企业正在蓬勃地开枝散叶。 在这个窗口般的城市,廖黎第一次看到了日立的管理,日本人严谨的工作精神。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日立液晶显示器车间的工人们在展示如何保持车间洁净度工作时,用几十块不同的抹布清洁桌面,然后用摄像机拍下不同抹布抖落时粉尘和纤维的图片,再选择合适的抹布做车间的清洁。 一系列细致的操作,让廖黎惊讶不已:“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这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记得那时在一家国内很大的工厂,一进办公大楼的大门,都能闻到厕所的味道。” 如果说跟日本人的接触,让她明白了工匠精神的意义,那么后来被公司派到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去学习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控制的经历,更是拓展了她的生命宽度,让她了解了现代化企业的运营管理。 诞生于1851年的美国康宁公司,具有160多年历史,它由最早的一间玻璃厂发展为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领导厂商。廖黎在这里接受康宁工程师技术培训,参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走进巨大的研发中心,聆听悠久的历史变革,领略它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行业变革,从而取得领先地位,实现基业长青。 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国企的思想观念、管理体系都严重落后,同样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在康宁,产品的合格率是98%,在上海运营了2年的工厂,合格率是65%,而在深圳的新工厂,居然只有25%! 这些优秀的企业见闻,既让廖黎看到了差距,也种下了希望。她仿佛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在内心深处奔腾,期望在这个黄金时代做出点事业来——像那些美国、日本企业一样,有着整洁的办公空间,不断创新的技术,卓越的产品,以及优秀的员工队伍。所以她不断学习,吸收各种信息知识,更新着自己。 都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廖黎的每一段工作经历,每一次吸收的信息,都成为她日后成立企业、实现梦想的基石。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袭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在“国退民进”战略的推进下,大批国有企业员工被迫买断工龄下岗。继续呆在国企,已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也为了心中的理想,廖黎毅然决定辞职创业。于是,深圳中和风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对女性市场有着天然敏感度的廖黎,打造的第一个爆款产品卷发器,使中和风在创立初期便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创业初期就小有成就的廖黎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次无意间与日本美容仪的接触,让她洞察到了美容仪巨大的市场潜力:“当时我试用了一款日本的美容仪,效果太神奇了,我想它一定会被每个女人喜欢,一定会有市场的!” 于是,接下来的时光,这位历经风雨的企业家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美容仪的研发中。没有钱,也没有经验,就自己亲自干,从外形设计、塑胶模具设计、电路设计,到生产,每一步都亲自去实践、总结、优化。 最让她骄傲的是她亲自设计研发的第一款超声波美容仪,开启了家庭高效美容的先河,一直到现在仍是最经典的存在,至今已经生产了上百万只。 建立一个优秀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一起站在一个新的时代门口,憧憬美好的未来。但美好的未来不会在睡梦中不期而至,也不会在教科书本中,需要我们不断实践,用心体察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向着目标迈进!” 虽然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廖黎找到了第一款可以活下来的产品,但是要想经得起商海沉浮,就必须打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以及更多优秀的产品。廖黎坦言,其中要过的坎,就太多了。 首先是要建队伍,小企业因为前途不明朗,资金不足,往往找不到能用的优秀人才,所以很多生产电子产品的小企业,选择做简单的代工,客户给出产品的所有技术指标,直接生产;或者找方案设计公司做简单的设计。 这样做的缺点是,不能对产品的体验做出持续的改进,而廖黎坚持培养建设自己的研发、设计和测试队伍,所以,这里工作了10多年的优秀老员工比比皆是。如今,从外观,结构,电路硬件,软件,工程,测试,生产,供应链管理都建立了骨干队伍。 其次就是要建体系。目前国内电子美容仪的生产厂家,大多数缺乏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和风成立初期,廖黎就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先天不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套能够吸取经验教训、迎接变化的管理体系。 所以中和风不但很早就建立了ISO9001管理体系,还在2013年就通过了国际医疗器械管理体系ISO13485的认证。 最关键的是,一个科技企业的壮大和成功,绝不是偶然,一定要有一位技术大拿坚持科研创新,秉承专注专业,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才能打造极具创造力的产品体验。 在这里,不得不提中和风的技术总监,廖黎的先生杨子明,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的资深医疗应用技术专家。他曾在日立公司工作了18年,深谙日本制造的要素:相信技术的力量,不断创新,垂直深耕,一丝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