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彰显“中国之治”生动实践和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在求是网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要尽快补齐城市治理方面的短板,推进理念创新,强化依法治理,着眼平战结合,坚持重心下沉,着力加强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下功夫,为全面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筑牢制度防线。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治理”问题作出指示,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等。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含特大城市在内的我国市域社会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疫情大考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新要求新任务。 “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要求。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包括特大城市在内的我国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经受了一次全面检验,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能力的强大优势。这是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巩固”的基本点。与此同时,“战时”状态下集中暴露出诸如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以及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实际上成为今后“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及其治理问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等新趋势新方向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及其体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原则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实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我们创建国际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我们要为此再进一步努力”。这就鲜明指出了“治理”在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地位。近年来,从北京推行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浙江将“枫桥经验”应用于现代城市治理,再到上海、杭州利用大数据打造“城市大脑”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等等,得益于技术创新和治理升级,以智慧治理平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理念得以充分彰显,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集中展现,也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价值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愈加突出。这一点体现在市域社会治理上,就是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政绩驱动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治理模式转变。 提高精细化水平。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出的是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这次疫情在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暴发,本身就是对城市治理的一场大考。从疫情初发,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原则。事实上,从武汉到湖北全省再到全国各地,正是把这一原则要求贯彻到了防控的全过程及其每个侧面,做到了雷厉风行补短板、周密细致抓落实,才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一要求体现在城市日常治理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持续不断地将有数亿人加入城市生活的行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对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充分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建设“城市大脑”,走“智慧城市”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包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做出了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就全国来看,特别是就这次武汉等地应对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看,对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 “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