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旱涝保收高稳产 润泽沃土惠民生——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综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08
摘要: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 记者 朱东一 周口,一座三川交汇的城市,一方厚重淳朴的水土。 周口,这里有万顷良田千里麦香,这里有临港经济蓄势腾飞。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这里因水而生、因港而兴。作为“豫东粮仓”“全国粮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朱东一

周口,一座三川交汇的城市,一方厚重淳朴的水土。

周口,这里有万顷良田千里麦香,这里有临港经济蓄势腾飞。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这里因水而生、因港而兴。作为“豫东粮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市”“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粮食产量常年稳居全省第一,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10亿斤左右。

周口,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市,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58.2万亩,总产182.5亿斤,单产886.6斤。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100.3万亩,总产110.3亿斤;秋粮957.9万亩,总产72.2亿斤。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疫情防控、工程推进两手抓、两不误,目前,全市2019年度73万亩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区集中连片打造的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部竣工。

高标准农田让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甜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亲自指导、亲自推动,要求全市上下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多次在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部署安排。自2月5日,市长丁福浩先后8次到建设现场调研指导、督察暗访,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带动农业整体水平,做到周口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路云先后10次深入项目区现场办公,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对项目建设实行“日调度、周通报”,确保项目建设天天有变化、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

聚焦关键环节重整沃土良田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注重顶层设计、聚焦关键环节,全面实行“先建工作机制、后建精品工程”,构建起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凝聚起磅礴的各方力量,为项目建设工作透明、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群众满意提供了保障。

制定《周口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实施程序,从规划编制、前期准备、申报审批、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精细管理,使项目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度,严把监理关、施工关、材料进场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建设一片,收效一片;市委、市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范围,实行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的“四定”目标管理。

润泽良田惠民生麦穗轻吟丰收年

初夏时节,站在我市的高标准农田里,只见阡陌纵横,路通渠连,麦田整齐排布,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青翠的麦穗轻吟着丰收的希望。

在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区的高标准农田内,满满的科技感映入眼帘:物联网监测点和气象站观测点通过对小麦生长环境的参数进行收集、整理,获取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实时信息,监测和预判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预警及防治工作。

据了解,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区整合资金1.5亿,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特色发展的思路,将自动喷灌、智慧农业、良种繁育、病虫防控、水肥一体、三产融合、休闲旅游等现代农业元素融入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探索“高标准农田+N新模式”,使之不仅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也是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示范田,不仅是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田,也是产加销链条衔接、三产融合的样板田。4月26日,武国定副省长在我市商水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调研时指出:“商水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省下一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对我市近段时间以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商水县将3万亩示范区全部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六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品牌),重点打造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创建种业新品牌。下一步,将以万亩良田项目区为试点,着力打造以高标准农田为支撑、以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粮食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郸城县将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全产业链对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万亩,大力改善园区生产基础条件。目前,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天豫薯业、正星粉业、金丹科技建立起脱毒甘薯、优质小麦、高淀粉玉米集成示范种植基地,形成了生物育种—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市场物流—废弃资源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淮阳区将2万亩示范区项目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确保良田粮用、口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将特色蔬菜种植业布局到示范区,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花菜种植,提升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收益。

创新管护模式交出喜人答卷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管理、村委管护”的建后管理机制,明确管护职责、管护内容和管护模式,市级出台管护意见,县级建立管护制度,乡镇履行管护责任,村级落实管护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县级成立农田管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管护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统筹管理已建农田基础设施运营,乡镇政府成立管护办公室,承担管护主体责任,每村配备1名专业管护人员具体负责管护。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专项管护资金500万元,用于管护人员劳动报酬和路、桥、渠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维修。

结合农业水价改革,按照自愿参加、民主管理、合作互助的原则,指导乡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村级用水分会,为农户提供节水灌溉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协会按照发改部门核定标准,将电费、协会管理人员误工补贴、节水灌溉设备维修费用计入水费成本,对项目区用水农户收取水费,保障协会正常运行,项目发挥长久效益。目前全市已经形成政府主导、协会运作、多方参与的管护模式。

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沃土惠民生,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农”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崭新的“三农”篇章,为周口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