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协十届六次全委会昨天在长沙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从2020年开始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引导科技资源和服务向农村集聚、向基层扩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居民科学生产生活和健康水平。今年首批确定14个县(市、农业占主导的区)试点,拟用6年基本覆盖全省。 乡村振兴,亟需加大科普供给和科技支撑。省科协在前期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整合、试点融合、两轮驱动、分步推广”的原则,推出了升级版本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也就是把科普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及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和科普信息化结合起来,加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推进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实施方案,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分三类,由乡村人居环境技术标准化应用试点(推广)项目、学会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推广)引导项目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县域试点(推广)项目构成,重点应用推广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医疗卫生健康技术,以实现人才资源“对接”基层需求、技术资源“连接”基层发展、科普资源“嫁接”基层应用。 据悉,该工程试点工作正在组织申报中。入围试点的地区,将在两年内把三类项目和三类技术融合应用、集成普及,逐步在当地建立一个学会服务站,组建一支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建成一个科普小镇,发展一批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农技协),培育一批农村致富产业等。从2022年起,该工程将每年选取15个左右的县(市、农业为主的区)进行推广,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覆盖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