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平安资管孙海容:为固收“吹哨人”插上科技的翅膀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8
摘要:违约,是悬在每一个固定收益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债券充斥着各种隐性担保,使得“违约”听说过,但从未真正发生过。但自2014年起,这一舒适圈被打破后,违约债券数量逐年飙升,违约债券金额合计超过4000亿元,这让不少投资者措

违约,是悬在每一个固定收益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债券充斥着各种隐性担保,使得“违约”听说过,但从未真正发生过。但自2014年起,这一舒适圈被打破后,违约债券数量逐年飙升,违约债券金额合计超过4000亿元,这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

在这样一个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大环境下,平安资管则显得从容不迫,这背后的幕后功臣是平安资管信用研究总监、董事总经理孙海容历时17年打造的一支优秀的内部信评团队。其独立研究的职能定位,让平安资管的信评分析师得以常年担任债券投资“吹哨人”的预警角色。而近年来以KYZ为代表的智慧平台的赋能加持,更让传统信评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本期“十人谈”科技先锋系列人物专访将深度访谈这位拥有20余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信评专家——孙海容。

平安资管孙海容:为固收“吹哨人”插上科技的翅膀

  独立,内部信评的平安基因

2003年,一纸调令,原本在平安集团从事资金管理工作的孙海容,被派去筹备平安的内部信用评级业务。

在当时,或许整个业界并没有太多人会看到“内部信评”的真实意义。毕竟,当时发行债券被视为对“好孩子”的褒奖,往往有银行担保兜底。“违约”二字,对当时的债券市场,甚至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中国平安的基因决定了平安人做事从来就是未雨绸缪、及早布局的——毕竟任何一个熟知金融发展史的人都明白,债券行业终究会有违约的一天,而那时信用评级的意义就会立刻凸显。

此时,因为对平安集团业务熟悉,并持有CPA证书,对财务也足够熟悉的孙海容,被集团委以重任,立刻就投入到构建平安独立信评体系的任务中去。

从一开始,孙海容选择的就是对标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的理念和方法体系,以高标准来搭建平安资管的内部信评体系。所以设立之初,孙海容对债券梳理制定了从AAA到D共22个评级符号体系,而在当时外部评级往往只有五六个分类。“也就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同一种语言和讲话方式。同时在分析框架的细节上,例如分析指标构建中,我们又注意与国内会计准则、监管政策的相适性,并考虑国内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这样我们的整套框架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与国际接轨又有本土化因素,能敏锐洞察国内企业的运营情况。”孙海容表示。

当然,对于信用评级,高标准决不仅仅取决于评级分类的数量,某种程度上“独立性”胜于一切。

平安资管在成立信评团队之初,就明确了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和公司文化上保证其独立性。 “在组织结构上,信评团队与投资团队并列,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之间互相尊重、畅所欲言,两者不是谁压倒谁的关系,分析师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独立提交自己的分析意见,而不顾虑职责以外的因素;在制度建设上,研究工作严格遵循防火墙制度和各种流程规定,保证工作的高标准;在公司文化上,不以行政干预信评研究的传统从早期信评团队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并形成公司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平安资管的信评能敢于揭示真相,恪守职业规范。”

结构、制度、文化,这一层层“保护”,确保了信评团队可以不受外部干预对债券进行评级,也唯有如此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遴选出“高危”的债券品种,为投资经理提前“吹哨”预警。

下图是平安资管内部评级和与外部第三方评级的分布对照,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部评级大多集中在AAA、AA等优秀评级,而平安资管的内部评级则集中在BB、BB-、B+等评级中,接近钟形正态分布。哪个更能揭示风险,一目了然。

平安资管孙海容:为固收“吹哨人”插上科技的翅膀

来源:平安资管

事实上,本该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评级,长期因“拿钱办事”的“不独立结果”而深受市场质疑。2008年一场次贷危机更是将这种质疑推上了高点,甚至于持有穆迪的巴菲特也因投资穆迪被传票强制出庭作证。

至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出现首只违约债券后,更是将独立信评的意义不断推高——而在机构投资人中,2003年最早建立内部信评团队的平安资管,早已兵强马壮。

目前平安资管的信评团队一共35人,是国内最大的信评团队之一。其中50%的分析师具有5年以上信评专业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团队的核心骨干资深且稳定,平均经验15年以上。分析师全部具有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近35%的成员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近65%的成员拥有CFA、CPA、FRM等资格证书。

  科技,为信评赋能

当然,一支高标准建立的信评团队,也体现在债券品种的覆盖上——只有足够的覆盖度,才能为投资经理更好的预警和掘金。

孙海容带领的平安资管内部评级,已达成对全市场信用债的完整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万多只债券信用评级,涉及近7000个发行主体,并且覆盖了近600家金融机构。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评级工作量,固然少不了信评分析师的日夜奋战,但这背后同样少不了科技的加持。

孙海容透露,早在2010年,平安资管就引入计算机赋能,有了第一代量化评级模型——那一年,还没有现象级的余额宝,也没有战胜柯洁的阿尔法狗,科技的潜力,并没被太多金融人认识到。而正是利用这十年时间,平安资管的信评量化模型不断迭代,科技释放出的产能,让传统信评分析师的职能角色不断延展。“平安资管信评的职能范围是与时俱进的,合理的人手配置、公司的资源投入,以及丰富的业务场景,让我们可以突破传统角色,肩负起风控、研究、平台三位一体的职责。目前我们承担的工作除了个券评级和预警的角色,还包括信用定价、信用策略、荐券、行业景气轮动、行业利差研究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又把多年积累的经验赋能到机器,与我们KYZ 科技团队一起开发构建KYZ Credit 平台,开创AI+HI的研究模式,这应该是又一次领行业之先。”

对于科技赋能的威力,孙海容举了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以往信评分析师要做一些定价的分析,往往耗时漫长,甚至习惯了下班前打开Excel计算,等第二天再来查看结果。但是有了工程师团队的专业助力,这种计算结果是“秒出”。

当然,科技赋能的场景,绝不仅限于此。孙海容概括了六大加持:

1)海量数据信息的抓取和高效清洗处理;

2)基础性的、流程性的、可重复的工作,由分析师转移至AI和系统;

3)评级结果的相互校验;

4)舆情信息的高频动态观察预警;

5)信用定价的准确程度提高;

6)工作效率提升和更灵活友好的工作操作平台,等等。

这些,伴随KYZ Credit智能平台的诞生都“梦想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