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政务4月22日讯(记者胡俊)2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新闻发布活动。这场“云端”的新闻发布会亮点颇多,包括后天(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的活动安排;中国航天事业的基本介绍;“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开亮相,以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将公开等等。 你渴望的星辰大海,这场新闻发布会让你一一满足。中国网政务梳理以下“星辰”亮点,供网友们“撷摘”: 亮点一:“中国航天日”由来及中国航天事业里程碑 “中国航天日”缘起“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说,为纪念“东方红一号”这一中国航天事业里程碑,2016年,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孟华介绍,“中国航天日”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四地成功举办主场活动,成为了公众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个窗口。 据了解,“中国航天日”至今已举办四届,搭建了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平台,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通过航天日系列活动,拉近了公众与航天的距离。 今年是第五届“中国航天日”,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葛小春表示,今年的主题就是希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更多公众了解航天、应用航天;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勉励航天人矢志目标、不畏风险、不惧挑战,在接续奋斗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凝心聚力,爱国奉献追梦,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亮点二:旗帜交接、大使亮相、海报发布、火星探测! 4月24日10时,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通过线上方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人民网等平台举办。届时,将举行航天日旗帜交接;三位2020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开亮相;2020年航天日宣传片将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将公开等等。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备受公众关注,此次将公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网友对此十分期待。据国家航天局网站去年9月消息透露,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 另据媒体报道,2019年10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暂命名为“火星一号”,并计划于2020年发射,是年11月14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计划2020年择机实施。 今年3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博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 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今年的宣传海报。葛小春表示,今年共收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海外地区的有效参评作品1893幅,作者年龄最小的5岁,最长者66岁。经过专家评审,由李杰设计的海报最终脱颖而出。 2020年“中国航天日”活动海报 专家评审认为,该海报视觉冲击力强、主题表达明确,体现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及无限未来,生动诠释演绎了“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这一主题。公众可从中国航天日微信公众号、国防科工局网站、国家航天局网站下载。 发布会透露,今年“中国航天日”3位“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将公开亮相。首届“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知名主持人汪涵在航天日来临之际,通过视频送来祝福。 首届“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视频截图) 首届“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知名主持人汪涵(视频截图) 杨利伟寄语青少年朋友关注航天事业,自觉接受新时代的召唤,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在推动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汪涵同样寄语青少年要传承航天精神,激发探索热情,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同时祝愿中国航天人的梦想成真,中国航天天天向上! 亮点三:美好新期待 继续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展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福建省联合有关单位,将主要依托线上开展第5个“中国航天日”相关活动。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视频截图 来源“中国航天日”微信公众号) 回顾过去2019年中国航天工程任务和国际合作进展,葛小春表示,2019年以来,中国航天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航天事业发展。 空间科学方面,推动科学探索。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任务中,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完成16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近日迎来第17个月昼,目前性能稳定,状态良好,月球车创造了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取得了大批原创性科学成果。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国家航天局4月17日图) 空间技术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我国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等多项任务,推进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建设。 空间应用方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标绘、高精度定位,全网见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国速度,为战“疫”提供新“武器”,科技报国、科技惠民辐射效应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