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1日电 (记者 徐杨祎)近日,首场互联网“新农大讲堂”正式通过拼多多“春耕节”对外授课。12000余名农业生产者通过“多多直播”平台,研习了由6位专家教授带来的超过4个半小时的课程。 疫情加速了农资由线下渠道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今年1月以来,拼多多平台的农资农具销售额同比增长987%。图为平台用户用手机记录自己首次用微耕机替代纯人力作业。 该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共同举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专家组研究制定课程,拼多多提供云平台及技术支持。 “春耕节”期间,拼多多将补贴3亿元专项资金,联合数十家农资品牌送生产物资入村下乡。 该活动将持续至4月底,贯穿中国各粮食主产区春耕备耕的黄金周期。除直播授课外,拼多多方面还将制作授课视频,向平台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进行定向推送。预计“春耕节”期间,将有超过400万名农业生产者通过该活动学习科学化、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表示:“通过灵活创新的方式,‘新农大讲堂’在当前疫情防控的需求下,为加强农村补短板措施、做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有效补充。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与拼多多的产业和市场形成协同效应,希望能够帮助平台的1200万名农户,了解、理解,继而掌握契合的农业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农业产业科研的成果。” 首场“新农大讲堂”上,6位专家教授为12000余名农业生产者带来了超过4个半小时的课程,涵盖了从春耕种植到现代化技术、模式的落地应用。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18年以来,拼多多持续加大资金、资源倾斜力度,通过市场引导、多方协作的方式,构建以农户为核心的新农村教育体系。 2019年,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将在未来5年时间里围绕“最大上行平台+最大教育平台”进行资源倾斜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懂种植、懂财务、懂市场、懂电商”的新农商人才,通过培育一批新型农业带头人,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工程,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直连农户超过1200万人。随着“拼农货”体系的生态规模不断扩大,平台持续加大生态内农业农村教育体系的投资力度,并将农业科技下行设为阶段性战略目标。 每年3月至5月春耕时节,是农业技术普及的黄金窗口期。往年,线下农资服务站会通过分散的指导和培训,对农户进行播种、育苗、施肥等方面引导。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区的科普工作进展滞后,对农户的春耕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解决各农业产区面临的普遍问题,3月初,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共同推出了互联网“新农大讲堂”计划,结合一线实际调研情况及农户的普遍诉求,制定了专门的教育课程。 首场“新农大讲堂”的课程共涉及“北方大田作物管理”“春季蔬菜生产”“春耕病虫害防治”“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服务智能装备”,以及“移动农业数字化平台”等6大类目,涵盖了从春耕种植到现代化技术、模式的落地应用。 马占鸿教授就“春耕病虫害防治”课题为学员们做了详尽科普。 超过12000名农业生产者通过“多多直播”平台参加了首场大讲堂,并就自身关心的问题与各农业顶尖专家进行了交流。 除北方作物管理外,当天,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植物病害流行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占鸿教授主讲了“春耕病虫害防治”,引发学员最广泛互动;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黄瓜遗传改良、育种技术泰山北斗任华中教授主讲了春季瓜果蔬菜的管理,并以拼多多常购用户的身份,向平台农户提出建议,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致富经”。 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的专家们,则向学员们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将来式”。贾志威专家、魏学礼专家、崔友林专家分别通过农业整体发展状况及相关国家补助政策解读,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智能装备应用介绍,以及农业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帮助学员理解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市场和农技信息,降低种植和经营风险。 目前,多多大学团队已经根据首期“新农大讲堂”制作了教学视频,将向平台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进行定向推送。预计整个“春耕节”期间,将有400万农业生产者通过视频的方式,学习“新农大讲堂”相关内容。 据悉,本次“新农大讲堂”将持续至4月底,用户通过拼多多搜索“春耕节”“春耕”,即可进入相关专题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