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建校40周年之际,正值国家“211工程”计划的推进时期。能否加入“211工程”,就是国内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分水岭。尽管当时武测为适应测绘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与导航等一批新专业,但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实力差距仍然悬殊。当时,宁津生正好受到教育部委派,参与武汉大学“211工程”预审专家组的工作。他充分吸取了武汉大学和其他已经通过“211工程”预审的高校的经验,领导全校上下努力整改,学校终于在1996年通过了“211工程”预审,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争取了广阔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持。 当老师,主导院士课程只讲一件事 宁津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于1996年全国首倡“五院士共上一门课”,得到了积极响应。1997年,这门由五位院士共同讲授的《测绘学概论》在武测校园内开课,来上课的不仅有测绘专业的学生,还有慕名而来的其他专业学生。 据武汉大学新闻网报道,宁津生主导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后由6位院士、多位知名教授共同授课,被大家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课上不点名、不签到,但阶梯教室后排却挤挤挨挨站着人。这群“爷爷级”的老头,年纪最大的85岁,最年轻的一位60岁。这门课讲授的内容,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从课程设计之初,院士们就统一意见,要尽可能地贴近年轻人,“不能吓跑他们”。整整20个课时,6个院士,4个教授,只为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测绘?”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张庆博在2018年、2019年都选修过宁津生院士讲授的《走进测绘殿堂》,也成了最后一批上宁院士课的学生之一。他印象最深的是,宁津生院士谈及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北斗发展时,对学生们说“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北斗能位于世界前列”。 上大学前,叶晓彤对测绘专业几乎一无所知,以为测绘就是“拿个黄色的三脚架在马路上量量”。听完院士们的讲课,她对测绘的认识完全颠覆了。从宁津生不紧不慢的讲述中,她第一次知道,原来“GPS导航卫星”“可量测的全景影像”,这些高大上的先进科技,和测绘这个古老的学科密切相关。测绘早已进入“大测绘”时代。 干过1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的宁津生记得,开这门课前,很多学生不愿学测绘。卸任校长后,宁津生听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也是这个情况。他们尝试开了一门“院士课”,效果很好,转专业的学生少了很多。他很兴奋,和几位院士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与其靠辅导员去劝,去做思想工作,不如靠院士去讲。” 一晃,20年过去了。同济那门“院士课”早没了,武测合并到武汉大学,校名都没了,几位院士从中年迈入了暮年。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门课的讲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