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是单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最紧迫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旧的产业结构分散脆弱,难以启动工业化现代化。党领导人民白手起家打下了国有经济的基础:贫油、贫铜、贫锌、贫铁、贫镍的帽子是国企甩掉的,最早的汽车、拖拉机、青霉素是国企造的,“两弹一星”是国企送上天的,“三线”建设是国企承担的,一亿多优秀产业工人是国企培养的,人民吃饱穿暖的基础是国企打下的。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继续服务国家和人民长远的需要。我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眼开动,墨子探幽,天宫上天,蛟龙入海,全部都是以国企为主力实现的。 在疫情面前,国企提出了“人民需要什么,国企就生产什么”,“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干”。这些不仅仅是情怀和口号,而是反映了国企的实力和优势,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这种优势,一是出于国有经济的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也要满足国家和人民的紧迫需要。二是出于国企在创新方面有规模大和举国体制的优势,能够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大投资,而不是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盲目扩张和竞争。从政治经济学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有利于产业快速升级和进行基础性、原始性创新。三是出于公有制产权的优势,短期转产和调整生产力布局,涉及到产权、专利、原料、技术、员工等一系列资源的共享和调整,在产权多元化的情况下,有很大的“交易成本”,很难在短期调整这样大量的资源,而国有企业就能在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布局和产能的迅速转变。
面对抗疫斗争的需要,国务院国资委把办公室当成作战室,把车间当成前沿阵地,建立直通专线,以“战时方式”、“举国体制”强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一声令下,大量国有企业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分秒必争、不舍昼夜,整建制、成规模地转产紧缺医疗物资。在中央企业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中国船舶集团、新兴际华、国机集团、中国石化、中煤集团、兵器工业调动一切产能生产口罩、压条机、防护服和有关原料。中煤集团接到指令之后22小时就完成无纺布原料聚丙烯Z30S的研发并投产。中粮生物科技借助乙醇和白酒的生产优势,转产医用酒精,解决了疫情爆发时医疗防护用品和器械的井喷式急需。
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压条机等设备开展批量生产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强调,2020年要立足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聚焦“卡脖子”技术和科技前沿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央企长期的科技创新积累,集中在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原始创新,对中下游的创新有很强带动力。中核集团临危受命,仅用5天时间就实现了利用核技术对医用防护服进行辐照灭菌的规模化应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为防疫提供高精度、点对点的时空服务,确保医院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完成,重点防疫区域集结了上百架基于北斗系统的无人机。 信息化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之所以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同国有企业提供了高质量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分不开的。在抗疫过程中,国有企业在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上也走在前面。2月24日,中国联通保障了历史上首次现场+远程视频形式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国电信搭建火神山医院5G远程会诊系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推出5G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对四川利用5G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重症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电信用12个小时成功搭建解放军总医院与武汉火神山医院5G远程会诊系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一般竞争性领域产能过剩。只有通过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在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研发和投资的作用,才能为整个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五、让利于民——同西方国家“发国难财”形成鲜明对照 大量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保障性行业、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不能利用垄断地位支配社会,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国企效率低”正是因为国企把利润让渡给了社会。这同西方一些垄断资本在灾难面前“发国难财”形成了鲜明对比。 国企“让利于民”,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在物资紧缺的时期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供应,为此不惜付出巨大成本。其次是减免房租、地租等资本性收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鼓励出租方减免租金,不少地方甚至直接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减免厂房和房屋租金。华润万象城、华润万家、中粮大悦城、保利广场、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中化金茂览秀城等商业地产领域的中央企业纷纷响应,华润万家免除全国14000家门店春节期间全部租金。上海市属34家国有企业减免租金合计25亿元,惠及约3.5万家中小企业。天津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免收3个月房租、3个月房租减半。深圳市区两级国有物业为非国有企业减免2个月租金,中央电信企业推出话费赠送活动累计将投入超5000万元。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体制,在灾害面前,往往有意制造短缺,以此攫取巨额利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宣扬“等待一个大危机,然后趁着遭受打击的人民茫无头绪之际,把国家资产一块块变卖给个人”。如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之后,当地政府并不是急于救灾,而是兴奋于“我们终于清除了新奥尔良的公共住宅。我们无法办到的事,上帝办到了”,主张通过减少公共住房、鼓励房地产来盈利。还在布什政府支持下,推动公立学校私有化,当新奥尔良大部分的贫困居民仍流浪在外时,这个城市的公立学校几乎已全被私人学校取代。 六、复工复产的先行者——国企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更强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