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武汉对话|志愿者:每天收到三万多条信息,能救一个是一个(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02
摘要:志愿者的帮助并不是全部有效的。这并不是指志愿者不作为,而是指千辛万苦做了很多之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好像我们救助患者,现有的各种渠道都尝试过了,但就是没人能救这个患者,医生和志愿者急得团团转,这是

志愿者的帮助并不是全部有效的。这并不是指志愿者不作为,而是指千辛万苦做了很多之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好像我们救助患者,现有的各种渠道都尝试过了,但就是没人能救这个患者,医生和志愿者急得团团转,这是一样的心境。无力感一直会伴随我们,但没有谁会轻易放弃。

这种无力感最强烈的时候,是在二月初。那几天,物资刚刚收紧,“应收尽收”政策也还没有出来。当时医疗物资已经由相关部门统一调控生产了,我们作为民间志愿者,没有办法买到,就算是已经付过款的物资,厂家都不发货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对前线进行物资的援助。另一方面,患者又一直在求床位,但是当时的床位比较紧张,我们想法设法地去救助他们,但实际的救助人数也不是很多。

2月5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渠道愈发收紧,怎样才能做到更多?”

那几天对于民间志愿者来说是一个比较“黑暗”的时期。因为民间志愿者主要就做物资捐赠和患者救助这两块,那段时间,这两个板块都没法正常运转,但大家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有的志愿者寻找新的厂家,也有的找厂家联系退款,但经过几天的“挣扎”,我们发现,骗子越来越多,确实很难找到靠谱的医疗物资了。我们的志愿者还算幸运,因为我们做的板块比较多,我们还能做信息核查,也能给官方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其实不管救不救得到,我们都会有无力感。面对巨大的灾难,个人是极其渺小的。我自己曾经给十几家医院联系到了物资,但是仅仅过了一天,医院又开始缺物资了。志愿者们或许可以帮(少数)求助的患者联系到床位,但面对成千上万的求助者,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只能说“悲能拔苦,慈能与乐”,虽然渺小,但能救一个便是一个。

我们现在也在拓展新的工作内容,做生活用品捐赠这块的志愿服务,比如方舱医院的一次性碗筷、方便面和卫生纸。现在,来求助的患者比以前少了,从昨天(2月26日)开始,我们就没有再接到床位求助了。对于患者来说,康复者血浆是目前他们最需要的。我们团队有一名志愿者每天负责血浆求助患者信息的核查和整理,但这个事情很复杂,所以暂时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武汉对话|志愿者:每天收到三万多条信息,能救一个是一个

2月22日晚上8点多,Summer的微信上还有17912条未读消息,只有把当天的消息一一阅读和处理完,他才能休息。做志愿者以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成为了常态。

说实话,这段时间做志愿者比我之前学习和工作的强度都要大。我每天微信都会收到三万多条消息,只有把当天的事情处理完,我才会安心睡觉。最晚的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晚上10点的时候有三个患者同时向我求助,那天我凌晨3点40分才休息。我的手机内存是128G,现在光一个微信就已经占了一半的内存了。我的手机甚至因此在2月5日“罢工”了一天。

做志愿者不像学习,累了就能休息;也不像我之前比较喜欢做的自由职业,不想做就不做了。只要你开始做(志愿者),就必须坚持做下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因为别人都在指望着你,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1月16日,我离开武汉出差去厦门,之后想回武汉到一线做志愿者,但想方设法都进不去。现在我在线上能做到这么多,那么在线下一定能做到更多。如果当时知道疫情会发展成这样,我肯定不会离开武汉。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 周婷婷;澎湃新闻记者 张小莲)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