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各家上市银行发布的年报中也可见,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国有大行金融科技投入普遍占营业收入比重的2%左右,部分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接近3%;2019年,商业银行将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目标比例继续提高,例如招行2019年研发和科技投入提升到营收的3.5%。 “借助金融科技,金融机构在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亚太区金融科技及创新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首先是业务办理移动化,疫情期间客户对线上化模式接受度大大增强,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完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触客渠道的建设,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便捷办理理财、保险、贷款等业务。其次,金融机构普遍采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实现服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极大提升了传统手工操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银行通常在对公开户核查、数据录入等多个业务场景应用,处理效率较人工提升60%以上。 另外,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金融业务处理也将更加智能化。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风控模型,银行实现了信贷审批工作的智能与自动处理,极大提升信贷审批工作的处理效率;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采用智能客户服务机器人来处理客户的在线问题及服务请求,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在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要做好线上的业务,首先是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实力,要增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小的金融机构可能自身缺乏研发投入,可以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线上业务。 叶燕斐认为,过去消费电子业务办得比较好,将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发展,通过线上可以得到很多企业的生产、营销、进货方面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风险,更好地看清楚谁是好的企业、谁是比较差的企业,更好地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改善企业服务的体验。这些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对监管部门来说也要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监管的科技怎么样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在某些方面要更高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科技金融发展的需要,鼓励金融科技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