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武汉市中小学将于2月10日统一“线上开课”。9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发现,“空中课堂”正式开课的各项准备已经就绪,教师们均已接受了集中网络教学培训,学生们也已领到了个人“学习账户”,收到了各自学校发来的课程表。 【课程安排】 上午统一授课,下午个性化辅导 据了解,目前各区充分利用武汉市教育云平台,为区内中小学制定了上午“空中课堂”统一授课,下午个性化教学的方案。 市民谭女士的儿子在江汉区红领巾国际学校上三年级。在其课程表上清楚地写着:10日的课程从上午9点开始,前两节分别为语文和数学,每节课20分钟,中间休息40分钟。数学课后安排了15分钟的有氧放松练习,然后从10:50开始进行半小时的诵读经典。下午的课程则从14点开始,“科技世界”和“舞动红领巾”两节课各20分钟,中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15点10分进行5分钟“有氧放松”后,15:20—16:00为答疑时间。 在另一份江岸区某小学提供的课程表上,记者看到,该校每周教学安排为上午语、数、英,外加一门“副课”。其中,语、数、英三科每节课时间为30分钟,副课每节20分钟,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和健康。上午四节课间隙,学校还安排了课间远眺、体育运动、眼保健操等内容。课程表上,下午的安排显示为“学校课程”,由学校自主安排个性化课程。 在常规课程之外,各区还根据区域特色,开设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色课程。如青山区要求各校根据学情,对网络课程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延伸,适当安排励志教育、经典阅读、艺术欣赏、心理调节。江汉区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将视力保护、运动健康、心理防护、德育活动安排其中。南湖中学在安排常规课程的同时,还穿插了趣味十足的室内课间活动,保证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强健身体,增强免疫力。 【解决问题】 错过直播课程,可看录像回放 7日,全市对“空中课堂”进行了网络压力测试,就部分师生反映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各区和学校制定了相应预案。 据师生反映的情况,汉阳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在线教学的若干建议》。对于直播中可能会出现的卡顿情况,建议主播教师从电脑配置优良和网络环境优良的学科教师中挑选;同时尽量减少参与互动的学生人数,以免影响网络稳定。考虑到学生家庭情况各异,老师们可以提前发布教学视频资源,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时间观看回放。 在武昌区,小学、初中各学科教研员率先行动起来,已组织骨干教师录制了数百节网课,每节“空中课堂”课程按照“直播+录播”同步的方式进行。 硚口区则充分发挥学校信息联络员、区级技术、教研团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组建硚口区“信息资源推送团队”,将区内外乃至互联网上收集的经验、做法、优秀典型案例,经过筛选、甄别、分类,通过QQ、微信、钉钉等方式推送给学校,通过“资讯信息”“教材资源””和“教学技术方法”援助,帮助广大师生尽快适应“在线教学”新方式。 【关注健康】 保护学生视力,严控上课时间 使用电子产品线上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视力?针对这一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各区、各学校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在线课程时间。 根据汉阳区教育局的规定,各校要严格控制每日在线教学总时长,小学日课时较线下教学减少一半,其他学段减少三分之一。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每天上午进行文化课在线教学时间不超过3课时,每个课时不超过30分钟,同时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 江汉区则要求各班在设计班表内容时,控制学生全天在线学习时长。小学低年级累计不超过1小时,中年级累计不超过1.5小时,高年级累计不超过2小时。 教师喊话“抗疫战士”: 孩子们掉的课,我们一定补! “请不要担心孩子的学习,哪怕掉半个月、一个月的课,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定负责给补起来。”8日,江汉区武汉关小学德育主任万琦在朋友圈发出倡议:呼吁同行关注夫妻奋战在“抗疫”一线、暂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确保这些孩子即便无法按时参与线上课程,也要在今后帮他们把掉的课补回来。 记者探访发现,武汉各区、各校在筹备“线上教学”的同时,也针对因种种原因无法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制定了预案。除了有万琦这样的老师发出倡议,不少学校也提前行动起来,如武汉外校初中部在告家长书中承诺:返校后,学科教师将对本次线上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强化;因特殊原因未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不必过于担心,学校将为他们量身定制“补课方案”。 据悉,不少区还要求各校班主任值守班级群,通过群接龙等形式核实学生线上出勤情况。对缺乏条件无法参与“空中课堂”的学生,教师将通过QQ、微信、短信等形式,及时布置学习任务,并认真检查反馈。 (记者邓小龙 周锐 舒筱 刘嘉 陈晓彤 杨枫 郭丽霞 杨幸慈 向洁 通讯员 宋骥 杨学工 张淼 陈学兵 杨亮) 【编辑:丁翾 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