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要在6天内紧急新建一所医院,我和同事马上从南昌赶了过来。”留守江西南昌九龙湖医院建设项目的中建三局工程师沈锴得知武汉新建雷神山医院的消息,驱车500多公里赶到武汉,马上开始参与制订方案、物资调配等工作。 1月26日,陕西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队员从西安出发。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刚对外发出医院建设需要人员支援的消息,各地正在家乡休假、项目留守的员工纷纷请战,“严峻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没有退路,必须一齐面对,共渡难关。”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充足的物资保障是关键。 26日12时56分,经历了全程4100多公里飞行,一架满载着防控急需物资的东航大型全货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1月26日,河南省医疗队队员、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超奇向送行的人告别。当日,河南省医疗队从郑州出发前往武汉。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这批空运来的物资包括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等共17吨316万多只,由湖北省政府委托武汉企业全力筹集和境外采购。飞机26日凌晨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凌晨5时许到达菲律宾马尼拉机场,装货后又直飞武汉。 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随着防控疫情战役全面展开,又赶上春节一些企业休工,一些地方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十分突出。 1月26日,辽宁省医疗队队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二科护士何晔(右)与家人挥手告别。当日,辽宁省医疗队出征,137名医护人员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出发,驰援湖北。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人命关天,要与时间赛跑。 24日,广东又有6家口罩生产企业复产,恢复生产的企业总数达到10家,日产能达到83万只,口罩原料供应较为充足。 1月26日,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医疗队队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大夫李硕(左)与前来送行的丈夫道别。当日,来自天津32所医院的138名医护人员,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启程,驰援武汉。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截至25日,商务部紧急联系协调江苏、山东等地口罩生产企业,落实口罩等货源200多万只。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协调紧急采购,为武汉落实各类口罩货源300万只,落实防护服货源10万件,落实护目镜2180副。 “下一步,我们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包括动用中央储备、千方百计复工复产等,保证武汉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说。 1月26日,辽宁省医疗队队员、大连市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王利菊(左)在出发前与儿子告别。当日,辽宁省医疗队出征,137名医护人员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出发,驰援湖北。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与此同时,各大网商平台也出台措施保障防疫物资价格稳定,物流企业纷纷打开绿色通道,一些企业和公益组织通过捐款支持疫情防控。 让心手相牵——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管病区清理病房,准备迎接患者入院。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病患医治,分秒必争。正值新春佳节,湖北卫生健康系统全员放弃休假、坚守岗位,50多万名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线。 穿上防护服,坐诊10到12个小时,几乎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防护服里面的医护服装被汗水浸透……作为第一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已在一线奋战20多天。 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管病区建立电脑档案。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面对排满长队、等待就诊的患者,说一点都不怕,那是假话。”严丽说,但战斗集结号已吹响,医护人员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共同坚守、全力应对。 1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左)给同事陈少峰分发糖果,作为年夜饭的“加餐”。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日夜兼程、星火驰援。26日,解放军援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医疗队已全面展开救治工作。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首批接收20名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人,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分别加强至汉口医院、武昌医院投入一线开展救治工作,并接管重症病房。 26日,广东医疗队经过培训后正式进驻援助汉口医院,接管病房。目前整个医院已腾空,来自广州南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已接管近80位未确诊患者。 1月26日,重庆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