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青岛胶东机场转场运营,加快建设临空区“一纵三横”主干路网,建成启用地铁8号线、青岛海湾大桥胶州连接线、营旧路跨胶州湾高速大桥,协调推进济青中线、明董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省道219、省道217、东西大通道等干线公路规划建设,构建内外联通、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促进青岛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智能公路港有效衔接,畅通国际综合物流通道。二是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增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客货航班,开通至主要城市的全货机货运航线和国际货运中转航班。积极利用第五航权,向上合组织国家航空公司推荐并引导申请执飞胶东机场。三是突出多式联运特色优势。加快上合多式联运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班列开行密度和运行效益,深化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开展国际班列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业务,制定国际班列集拼集运运输方案。开发境外货源集散站,重点拓展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货物回运业务,稳定双向运量。联动西安等“内陆港”,拓展经济腹地货源。四是完善提升枢纽功能。全力推动综合保税区和胶州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积极创建国家陆路开放口岸,推动更多有利政策在胶州落地。搭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商品展示、仓储、线上线下交易、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 三、突出开放门户功能,增创国际贸易新优势 一是建设国际化贸易服务载体。建设集总部经济、会展会议、数据服务、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智库研究、人才集聚于一体的现代贸易综合服务载体。大力引进国际商事仲裁、商务中介与法律咨询服务商等投资服务机构,集聚通关代理服务、国际货代、供应链服务商、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专业服务企业。二是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农产品、进出口汽车整车、零部件、能源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平台,推进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构建二手车出口供应链管理体系。三是推动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在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外汇、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争取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政策,促进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拓宽国际市场。四是优化贸易发展环境。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大通关建设。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试点,实施货物“一站式”作业和口岸通关无纸化。定期举办上合投资贸易博览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四、努力扩大双向投资,构筑产能合作新高地 一是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拥抱开放,围绕省“十强”和青岛“956”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加速“四新”产业集聚。积极引进总部经济项目,出台总部经济引进政策和扶持政策,把总部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同步抓好招才引智,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高端人才。对紧缺人才、关键技术人才,给予差别化保障,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创业激励政策。争取上级支持,简化示范区内人员出入境、外籍人员签证和居留、工作许可、驾照申领等事项办理程序,实行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强化境内外园区互动发展。鼓励优势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股权置换、证券投资等方式拓展境外发展新空间。引导中启、青禾人造草坪、汇金通、康原药业等龙头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林、生产、运输、加工等全产业链方面的合作。支持有境外工程承包资质的企业加大承揽工程力度,提供配套服务支持,带动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企业扩大出口。深化加工领域合作,建设粮棉等资源产品进口加工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有机化、绿色化。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探索“标准地”改革,结合胶州实际创造“拿地即开工”的胶州模式,对符合“标准地”要求的主动纳入“拿地即开工”办理流程,降低开办企业的时间、制度成本,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强化金融科技开放创新,打造高端商务服务新平台 一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综合性金融商务服务区,打造金融服务载体,建设上合金融大厦,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区域运营总部、分支机构或事业部。目前,已成功引进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山东分站和未来金融研究院,将为全市金融政策制定、金融课题研究等重点领域提供服务保障和重要支撑。二是加强金融服务。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咨询信息服务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培育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精算公估、信托租赁、金融科技等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产业。加强与亚投行等多边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上合组织银联体等合作,强化双向投资贸易金融支持。探索外汇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争取开展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试点。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搭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技术转移及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推动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户。加强重点领域技术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提升科技孵化、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能力。 六、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建设开放包容国际化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