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江苏: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7
摘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始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2019年5月,江苏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站

江苏: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始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2019年5月,江苏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节点,江苏紧扣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要“完善评价、政策、保障、责任等‘四个体系’,探索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模式’”。这也是江苏省教育厅递交到教育部的2019年度“厅长突破项目”。

完善评价体系,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

“至少有1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运动场地和60米以上的直跑道”“每月由乡镇中心校为学校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教研(备课)或优质课展示活动”“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高教师的补贴发放标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收住宿费”……2019年11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完善评价体系是构建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江苏模式”的有效手段,也是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环节。

“没有指标要求和考核要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就缺少制度约束和刚性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地基就不稳固。”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看来,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战略目标,衡量其达成目标的状态需要设定一些指标作为标准,突出“一把尺子量下去”。

对江苏来说,以建立和完善“教育标准”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2013年,政府出台了《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16年又修订为《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如今,这些指标体系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19年,江苏再次调整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评指标,使指标更好发挥“引领实践、监控过程、评价效果”的作用。同时,充实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中的教育指标,分别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5个指标,以及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两个指标纳入2019年度设区市、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

这一系列修订和充实的背后,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的探索。“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指器物层面、硬件保障的现代化,还指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现代化。”葛道凯说,指标的修订,意味着江苏的教育现代化不再仅仅侧重于对“硬性指标”的考核,相反要关注到反映人才培养的特色彰显、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等“柔性指标”的实现。

在葛道凯看来,推动全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抓达标示范,在保基本、守底线、统一要求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另一方面更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以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影响力。

江苏海门是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这所县级市有50多所足球特色校,他们把课堂教学作为足球普及的抓手,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活动覆盖全市学校。每年有2.5万名学生参加1000多场校内足球班级联赛,100多支球队1000多人参加市校园足球总决赛,形成了“班级—年级—集团—全市”的四级联赛体系。校园足球不仅让海门成为校园足球教育的特色城市,也给该市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注重与时俱进,构建发展性政策体系

葛道凯的公文包里总装着两份材料,这是他经常讲的政策制定依据:一份是新近出台的《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一份是省级与各设区市的教育资源预警报告,上面有江苏省省长吴政隆的批示。

翻开两份文件,可以明显地看到,江苏教育现代化政策正呈现出“发展性”特征,不断推动教育区域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等要素的调整和优化,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是探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江苏模式”的关键之举。纵观全省,江苏在实践中通过政策设计,逐渐将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不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江苏在全省范围实行教育资源预警预测机制,综合运用匹配系数法、回归模型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等多重因素,科学测算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各学段学龄人口数,并发布年度预警报告,为各地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江苏成功完成了对全省及13个设区市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工作,形成省级及各设区市预警报告,并印发给各设区市党委、政府。依据预警报告,全省及各地党委、政府通过专题会议等形式,研究部署了本地区教育资源和学校布局规划与建设工作。

江苏将学校建设列为2019年省政府办好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提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30所。截至目前,江苏已开工建设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分别达360所、421所、48所。其中,南京市新建幼儿园30所左右,新增学位不低于1万个,逐步提高各区每万常住人口幼儿园配置率;无锡市共安排资金187.3亿元,集中推进136所学校新开工和续建重点项目。

聚焦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重点任务补短板,江苏不断推动教育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一年来,江苏教育各领域政策不断完善,好政策频出。

在特殊教育领域,2019年初,江苏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中选择一批示范校,集中力量配置特殊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领域,江苏推动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系统整合和集中优化了江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

在高等教育领域,江苏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制度,强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导向,强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质量和贡献度。

“这是一项巨大工程,我们既要有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和勇气,又要始终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新时期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均衡充分发展。”葛道凯的话掷地有声。

注重多措并举,为教育民生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