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和解决无意跟车,稽核在车载设备被破坏、车牌与车载设备不符时的逃费与漏费的情况;如何应对车主发现ETC扣费对不上、交管部门遭遇车辆逃费等问题都需要解决。“我们很担心未来的高速公路通行秩序会出现问题。”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直言。 据了解,目前全国高速路收费卡口仍主要使用传统稽核方法,缺乏数据深度分析,视图等辅助证据不足,并且严重依赖的人工稽核效率低下。 就在上个月,阿里云的全国首个高速不停车收费AI稽核项目落地广东。阿里员工透露,它主张用机器逐步取代人工稽查,AI视觉分析能将车牌误识率降低50%。 同时,阿里参与投资的千方科技也推出了“收费稽核与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增加了对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对信用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画像技术,形成强大的信用保障体系。 除了阿里系,华为也早在7月就推出了其自由流FusionCube收费一体化解决方案。方案包括AI边缘稽核平台、大数据稽核平台和车辆特征训练开发平台。据称,18大类160多资源及服务可以一周内完成上线。 基于云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自由流ETC收费解决方案成为ETC之战2.0时代的新的战场。广东联合电服总经理李斌表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高速公路收费稽核业务智能化升级、高速智慧运营带来了新的可能。” ▲华为FusionCube解决方案 3、停车场都“ETC”了,加油站还会远么? 除了新的问题,还有新的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 在12月12日的交通部发布会上,孙文剑说:“我部指导各地积极推动ETC在机场、高铁站、大学校园、港口、物流园区等大型停车场的应用,并在沈阳试点建设ETC智慧停车城市,ETC车辆可在停车场实现不停车快捷交费。” 据2019年6月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方案要求,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同时,推广ETC在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停车场景的应用。 2020年,12个月,ETC场景争夺战的预备枪声已经打响。 各路玩家已经盯准自己的那一“蛋糕”。拿停车场来说,对用户来说是不停车0.5秒快速进出停车场和自动扣费,而对ETC和安防企业来说则是新的设备销量,对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是新的用户消费场景和现金流,对科技巨头来说是云服务和AI技术的练兵场和智慧交通大数据的“聚宝盆”。 据了解,山东省已建成多个ETC停车场,并开展了智慧停车的城市试点工作;9月,江苏省已经有20多家停车场内试点ETC;12月30日,内蒙古的首个停车场ETC在鄂尔多斯机场也正式上线运行…… 虽然ETC早在2013年就开始进入停车场,但直到2019年似乎才开始动真格。用户猛增到近2亿,政策明确引导下,未来一年“刷车支付”浪潮来势汹汹,一场停车场ETC的雷霆登陆不等人。 据粗略预估,全国需要安装RSU的大中型停车场数量达到1100万个,以平均每个停车场几万元的改造费用来算,一个千亿级的ETC停车场市场实在令人垂涎。 如果停车场都用上“ETC”了,那么加油站还会远吗?孙文剑表示,近期交通部与中国石油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昆仑ETC”联名卡,由此ETC用户加油也可以享受优惠或返现。 可以想象,随着ETC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成熟,未来,车主在加油站加完油后,直接通过ETC门架从而实现“无感刷车支付”,并不遥远。 除了传统高速路口收费场景,停车场、加油站等场景也成为打通智慧交通全要素场景的关键高地,成为在ETC之战2.0中突围的快车道。 随着各地智慧交通云平台的建立,在云平台上接入交通疏导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旅游服务等其它各种应用,也将成为具有无限想象的议题。 ETC盛宴中的机会与挑战 ETC之战1.0时代的基础设施市场和用户之争中,各路玩家争的是这场ETC盛宴的入场券。 你以为银行是在卖卡,其实它盯准的是“刷车支付”广泛的应用场景;你以为安防企业是在卖摄像头,其实它们看重的是背后的视频云平台及一系列可以接入的应用;你以为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看重的是网络管道、云服务,但它们布局的或是整个智慧交通的数据生态大棋。 强力的政策引导下,许多事情会变得直接很多,豪赌当然有风险,但时间不等人。 因为稍不留神,ETC之战2.0已经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