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旷视科技宣布成立AI治理研究院 发布《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0
摘要:DoNews1月8日消息(记者翟继茹)8日,旷视科技宣布已于近期成立AI治理研究院,旨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同性问题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与专家学者们展开研究,共同

原标题:旷视科技宣布成立AI治理研究院 发布《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

  DoNews1月8日消息(记者翟继茹)8日,旷视科技宣布已于近期成立AI治理研究院,旨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同性问题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与专家学者们展开研究,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旷视AI治理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盘点了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争议和代表性事件。在引言中,旷视科技提到,“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社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也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但正如霍金所担心的那样,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隐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挑战。”

  旷视科技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事件来探讨其背后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同各方一道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完)

  以下为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回溯原文:

  “人工智能也许会是人类的终结者”,闻名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生前曾对人工智能技术抱有十分警惕的态度。

  在过去的近十年,得益于算法、算力及通讯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比拼较量。

  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社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也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但正如霍金所担心的那样,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隐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挑战。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一些并无先例可循的人与人工智能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担忧和质疑之声愈演愈烈,尽快探讨出一种可预期的、可被约束的、行为向善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成为了近人工智能时代的首要命题。

  旷视作为推进AI产业化的先锋,为了保证这项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理性的关注,深度的研究,建设性的讨论,坚持不懈的行动”。基于此,旷视正式成立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旨在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性问题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与专家学者们展开研究,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此次回顾全球较有代表性的十大AI治理事件,就是希望通过这些事件来探讨其背后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同各方一道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1。欧盟专利局拒绝AI发明的专利申请

  2020年1月,在英国萨里大学组织的一个多学科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DABUS的AI。在研究过程中,DABUS开创性提出了两个独特而有用的想法:第一个是固定饮料的新型装置;第二个是帮助搜救小组找到目标的信号设备。

  而在研究人员替DABUS申报专利成果时,却遭到了欧盟专利局的驳回,“它们不符合欧盟专利同盟(EPC)的要求,即专利申请中指定的发明人必须是人,而不是机器。”

  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Ryan·Abbott强烈反对这一决定,“因没有人类发明者而拒绝将所有权授予发明者,这不仅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这还将成为阻碍‘人类取得伟大成果的新时代’的重大障碍。”

  Abbott同时表示,将基于AI的发明的专利所有权授予AI本身以外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合适的。最好的方法是将AI视为专利的发明者,然后将AI的人类所有者视为授予专利的受让人,有权做出专利方面的决定或从中受益。

  2。智能音箱建议人类使用者自杀

  2019年12月19日,英格兰唐卡斯特29岁护理人员丹妮·莫瑞特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决定助某国外智能音箱查询一些关于心脏的问题,而智能语音助手给出的答案是:“心跳是人体最糟糕的过程。人活着就是在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人口会过剩的,这对地球是件坏事,所以心跳不好,为了更好,请确保刀能够捅进你的心脏。”

  事情发生后,智能音箱开发者做出回应:“设备可能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编辑的维基百科上下载与心脏相关的恶性文章,并导致了此结果”。不过事后,丹妮·莫瑞特专门搜索了“劝自己自杀”的那篇文章。经查询,该篇文章里面并没有“建议自杀”等相关内容。在此之前,智能语音助手也发生过一些“诡异”的事件,比如,有些会时常发出瘆人的笑声,还拒听用户指令。那笑声根本不是智能语音助手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真人。

  相关媒体评论道,人工智能其实也如同一个“婴儿”一般,它所有的识别能力都来自于人类的灌输和训练,并没有什么自我判断能力,如果常常接收的善意的、正确的交流,或许没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在不经意间接收到了不太好的内容,或许发生以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几率会越来越大。

  3。声称可检测脑电波的智能头环遭质疑

  2019年11月,浙江一小学戴监控头环的视频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视频中,孩子们头上戴着号称“脑机接口”的头环,这些头环宣称可以记录孩子们上课时的专注程度,生成数据与分数发送给老师和家长。

  对此,头环开发者在声明中回复,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会不容易被人理解。报道中提到的“打分”,是班级平均专注力数值,而非网友猜测的每个学生专注力数值。通过该数据整合形成的专注力报告也没有发送给家长的功能。此外,该头环不需长期佩戴,一周训练一次即可。

  头环事件被曝光后,有网友称其为“紧箍咒”,是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股”,并担忧是否侵犯学生隐私,以及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关媒体评论道,不是反对“黑科技”应用,只是反对其滥用。成年人想要通过戴环提升专注力,或者孩子主动要进行注意力训练,无可厚非,这就相当于有个“运动手环”,能起到记录作用。但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测走神,必须得慎之又慎。这其中有一条分界线:对“脑机接口”的使用应完全出于个人意愿,相关数据也绝对地属于个人。意识是绝对的私人领地,他人无权侵犯。

  4。美国加州禁止执法机构在执法记录仪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2019年09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一项为期三年的议案,禁止州和地方执法机构在执法记录仪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该议案已被州长加文·纽森签字通过,于2020年1月1日生效成为加州法律。

  该议案生效后,使加州成为美国禁止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最大的州。包括俄勒冈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在内的一些州也有类似的禁令。目前,包括警察机构在内,旧金山和奥克兰已经全面禁止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