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创业群体,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我市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力促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入库企业183家,涌现出了一批引领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东晟高科公司辽宁大学赵雪飞教授科研团队,利用我市煤焦化富产的中温沥青开发出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前列;自黏结纳米碳粉填补国内空白;高品质浸渍沥青还为我市人造石墨产业技术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神鹰化工公司低辐射可变紫外光源连续化生产固体光气技术属国际首创,将国内氯碱行业大量副产的液氯转化为生产农药、医药和中国尼龙城聚碳酸酯、聚氨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一个项目撑起一个产业发展,打通一条产业链。今年,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吴秀云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体量不大,但敢于瞄准行业高峰,追求与顶尖团队、院校合作。中煤电气公司建成张铁岗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矿用救援侦查机器人、智能型心肺复苏装备等6个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神马华威塑胶公司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国内首个高速铁路系列专用料占据40%国内市场份额。万通通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承担“特色杂粮精制技术及制粉连续化、规模化加工成套装备研制与示范”等3个国家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在天成鸽业公司建设的“肉鸽研究基地”,先后取得53项国家专利。 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实现裂变式快速发展,树立企业创新标杆—— 市科技局积极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每年选择一批成长迅速、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平台建设、科技经费配置等方面对其重点支持,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2018年底,铁福来公司、泰克斯特公司步入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行列,实现我市零的突破,成为省政府重点关注支持的高成长中小企业,全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有12家。这些科技小巨人企业依靠完备的研发体系、较强的研发能力、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我市中小企业树立了摸得着、看得见的标杆,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铁福来公司从一个小作坊起步,依靠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经过短短几年实现裂变式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煤矿防突钻探装备研制领先行列。神马催化科技公司在市科技局派驻的首席科技特派员帮助下,建成了我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物化所院士工作站筹建工作推进顺利,依靠科技创新连续3年保持了收入翻番的发展态势,成为国内催化剂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全年收入有望达到2.5亿。舞钢神州重工公司在中国工程院冯叔瑜院士指导下,依靠独有的超长超宽复合板爆炸焊接工艺系列发明专利,3年实现三级跳,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23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7654万元,成为国内一流的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基地。 …………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 科技创新搅活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创”出发展新空间、“跑”出发展加速度。 全市科技工作者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瞄准既定目标,再立潮头谱新篇,为实现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开辟一条富有特色的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平顶山日报记者 孙鹏飞 通讯员 李卫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