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近半岗位消失,职业教育如何赢得未来?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12月5日,“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 职业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

12月5日,“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 职业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公平”、“ 产教融合现状与未来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实践与展望”、“国家资历框架创新建设与监管”、“面向2050的职业教育”为核心议题。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主办。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等嘉宾,就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绩。他表示,中国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增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外协调性和适应性。为此,中国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同各国相互分享、借鉴职业教育的成功,特别要开展在数字经济、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各国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辉煌成就。如今,新技术不断迭代,世界经济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平台。鲁昕认为,现代职业教育要迈向更好的明天,须做到“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社会需求、服务百姓需求、服务对外开放。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技能需求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表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潜在挑战不容小觑,人力资本和知识技能的结构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替代下来的职工很难适应新的岗位,我们必须理性对待主动作为,加快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的转变。

“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预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或者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如果我们仅仅是针对现在的情况来培训学生,我们是无法面对未来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介绍,在加拿大有一个未来技能实验室,它是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大家一起预测未来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工作需要的技能是什么样的。根据预测来打造未来的教育系统。

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引用了世界银行的报告:发展中国家超过2/3工作岗位都可以由自动化代替的。“技术发展,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将会让很多工作岗位在未来变得多余。但是未来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所以这就意味着所谓的职业技能也会不断地在变化,我们职业技能教育也要不断适应快速发生的技术变革。”利拉·马尼·鲍德尔说,在一个知识经济体里,我们要做到的是持续学习、持续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些由于不再因为有技能而失业的人,他可以重新学到他所需要的技能。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技能在决定一个国家从全球化中获益的能力方面具有核心作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有赖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技能工人。有预测认为,未来10-15年有接近50%的工作岗位会消失。悲观主义者认为这可能是人类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但纵观人类历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我们也可以乐观地认为,以AI技术普遍应用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也会创造一大批新的工作岗位。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新的规律岗位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新的工作技能,这就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解决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技能需求问题。

“我们面临着要教授未来一代青年学习什么工作技能的问题,对新技能的需求预测一直是重大挑战,大量现有的生产性技术工人和简单脑力劳动正在被机器人、AI技术平台所取代,但显然很多人仍缺乏新的工作技能。”秦昌威说。

世界职教院校与应用大学联盟主席、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克雷格·罗伯逊也认为:现在的技能、知识是未来会过时,所以需要培训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科学技术的技能和知识也会被替代,需要培养更多系统性的知识。对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来说,希望他们能将更新的知识和系统性的知识带入到工作中。“很多任务和工作都在被替代,都在被改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批判学习、创造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克雷格·罗伯逊说。

德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霍言思介绍,计算机、AI、机器人正在重新快速改变着社会。这个变化也会在未来快速改变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德国有一个职业教育和培训4.0计划,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在未来数字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打造了一个数字转型跨公司的职业教育中心和能力中心、数字媒体职业教育培训(确保老师掌握足够知识,可以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在问题:技术在进步,技术进步就有创造性破坏企业、破坏传统技术、传统的技能、传统的岗位。因此,职业教育会面临的一个危险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孩子最好的黄金时期培养了他一个技能,等他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这个技能没有了,被机器人代替,或者行业不存在了,这是一个风险。德国有一个跟中国最大的不同点,德国技术前沿在高位,是在高位基础上不断成长,而我们是赶超型,从比较低到很高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快得多,对存量的打破也要多得多。“我们面临的人力资本培训完了就没用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德国。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点。”蔡昉说。

职业教育一定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介绍了荷兰的做法:荷兰确保职业培训的制度与劳动力的市场是从始至终完全紧密相连,荷兰的学历、职业教育的项目、合成准备、师资一开始阶段就紧密与劳动力市场相关联,共同来提供职业教育项目,一起探讨学生什么技能,以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职业教育机构会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荷兰不允许提供学了不能用的项目。

霍言思认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二,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里,尽可能多地引入不同利益相关方加入职教工作。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