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初举办的高通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上,高通射频前端方案再次获得OPPO、vivo、小米和联想四家中国厂商的支持。上述四家公司表示有意在三年内向高通采购价值总计不低于 20 亿美元的射频前端部件,OPPO、vivo和小米还表示计划未来三年33%的手机都会用上高通射频前端部件。 虽然华为面向国内射频设计企业开放规格,提供测试机会,但国内厂商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进入手机元器件核心赛道,依然需要加大自身的研发速度——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极高的挑战。 开元通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斌表示,希望本土头部的厂商多投一些资源,把元器件的质量测试好,帮助下面的厂商提高。“因为国内的系统厂商用海外的射频器件已经用了近二十年,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也希望把边界打开,接受他们的指导,让元器件在设计、加工的时候把质量逐步做到客户可以接受的程度。” 随着华为等手机制造商开始对国内供应链投入资源进行扶持,本土供应链的机会终于到来。但在分析师看来,本土供应链仍需步步为营,分阶段实现进口替代。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的并购整合,全球射频前端行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巨头垄断,技术壁垒持续增高。射频前端属于半导体领域的细分方向,国内产业链整体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华西证券建议,面对2023年350亿美元的射频前端市场,国内厂商应该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从相对成熟的分立射频器件起步,在5G手机广泛普及前的窗口期,逐步实现中低端机型射频前端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分立射频器件性能走向极致,成为国际射频模组巨头的合作伙伴或者供应商。 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则可以单点突破。 比如将射频模组拆开看,电感是国内公司的突破点。5G手机普及将拉动电感市场增长,假设2020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3亿部,则电感市场增量48亿元(乐观情况增量84亿元)。 华西证券认为,目前全球能够量产01005电感的有村田(日本)和顺络电子(002138.SZ),竞争格局清晰。目前顺络电子01005电感已进入海外射频模组厂商小批量和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应用,正处于行业量价齐升的起步阶段,值得重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2014~2018年5G天线专利公开数量复合增速达到113%,其中有56%的专利来自于中国厂商。 从主流智能手机的射频前端芯片数量分布看,天线开关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卓胜微主营射频开关与LNA,是国内真正批量出货到全球知名手机厂商的公司,客户包括三星、小米、华为、OPPO、vivo,过去3年毛利率在50%以上,净利率20%以上。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经历了反向设计到正向设计的孵化阶段,廉价替代到利用低成本优势的学习阶段,进入到如今提高附加值的成长阶段。结合贴近市场、自主创新产生价值的优势,未来有望走进引领市场的成熟阶段。”华登国际合伙人金伟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