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保险梳理发现,专业健康险公司中,2018年保费收入前五大险企中,个人保险与团体保险各自“圈地”。以昆仑健康为例,保费收入排在前两位的为个人健康险,第3至5位均为团体健康险。不同的是,2018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最高的5大险种均为个人健康险。 “对于新设公司而言,团险业务还难以打开,且风控要求相对较高,而通过互联网、个代渠道,更容易推进个险业务”,一位健康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道。年报信息显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前5大保费收入来源产品,分别通过互联网、银保与经代实现。 “目前的健康险常见为短期、低保费的产品,适宜网络平台营销,此类产品主要聚焦于中低端客户,如通过腾讯、阿里巴巴平台推进的健康险产品,资料显示,60%以上的用户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朱铭来向蓝鲸保险介绍称。 值得一提的是,蓝鲸保险注意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似乎正在把目光瞄准高端客户。在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官网上,个人、企业的产品分类中,均单独列出“高端医疗险”,差异在于“医疗资源保障”、“特需就医环境”、“专属绿色通道”等。 “可以针对单病种开发高价值保险产品,如不能通过社保全额报销,甚至未纳入社保体系中的药物”,朱铭来建议道,“但这背后涉及到专业的医药背景,需要知道发病率、药品用量、风险点所在等问题,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股东背景具有一定优势”。 此外,蓝鲸保险注意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还在官网单独设立“高端医疗服务”入口,与保险产品形成协同。 “中高端人士是专业健康险公司进行业务布局的方向之一,暂时谈不上好坏”,保险业内人士王立刚向蓝鲸保险分析称,“健康险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不同于寿险公司在渠道、客户筛选等方面比较成熟,且产品设计具有局限性,因此面向的消费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能否借中高端产品实现突围,还要看对客户的筛选与开发程度”,王立刚提醒道。同时他提出建议,除对客户进行细分外,健康险公司一方面可以与政府进行业务衔接与拓展,另一方面,则要拓展健康咨询、体检业务,立足于提供综合健康服务,“不要局限于保险业务”。 整体来说,除复星集团与迪安诊断在医疗产业领域的专业背景外,复星集团旗下复星保德信人寿、复星葡萄牙保险等均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提供在保险领域的经验。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提醒道,“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业务协同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优势或难以快速凸显”。 在此背景下,展业2年,拟推进增资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能否克服局限,在未来发挥自身优势,寻得适宜的发展道路,值得观望。(蓝鲸保险 石雨)。原标题:复星联合健康拟增资1.6亿减负,借力股东布局高端市场落地存关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