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手机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华为畅享10全面评测:4800万AI双摄超清夜景千元机(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8
摘要:在这个游戏环节,就不能再单单依靠处理器本身了,华为自研的GPU Turbo 3.0技术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GPU Turbo 3.0技术指的是软硬件协同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通过对系统底层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重构,实现了EMUI系统

在这个游戏环节,就不能再单单依靠处理器本身了,华为自研的GPU Turbo 3.0技术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GPU Turbo 3.0技术指的是软硬件协同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通过对系统底层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重构,实现了EMUI系统层、硬件层和应用层的协同,打通了EMUI与处理器之间的瓶颈。

两款游戏测试完,华为畅享10并没有出现发烫的情况。机身温度比较均衡,发热量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得益于麒麟八核处理器+GPU Turbo 3.0的搭配,华为畅享10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了平衡。

04 4000mAh解决续航难题

手机有一块大电池比带一个充电宝要省心

电池不够用,手机续航不给力是当下很多人普遍反映的痛点。今年千元机在续航上的比拼很是激烈,在新的电池技术普及之前,大容量电池还是保证一款手机续航的根本。这次,华为畅享10搭载了4000mAh大电池。

●30分钟刷微博掉电5%,剩余电量95%;

●30分钟1080P在线视频播放掉电6%,剩余电量89%;

●1小时高帧率《王者荣耀》掉电15%,剩余电量74%;

●1小时《和平精英》掉电16%,剩余电量58%。

笔者简单进行了3小时续航测试,WiFi网络下,3小时的耗电,分别测试30分钟刷微博、30分钟1080在线视频和2小时游戏。以游戏测试时间居多,华为畅享10最终耗电42%,功耗控制的相当不错。

官方实验数据给出,华为畅享10可以实现47个小时通话;连续22小时看视频;连续20个小时4G上网;连续听音乐114个小时,出门在外,无需为电量担忧。

华为畅享10因为采用了软硬件一体化省电技术,系统会分场景进行电量优化,异常耗电的应用自动修复等,大幅提升电池续航。从实测情况来看,轻度用户可以实现两天一充,重度用户一天一充没有问题。

05 系统体验 

系统交互 最能反映用户使用体验感受

系统层面,华为畅享10搭载了EMUI 9.1系统(基于Android 9),作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定制化UI,EMUI经过多次迭代升级,其功能已经相当全面。AI引擎的加持,系统会捕捉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准确预测用户行为。


EMUI 9.1集成手势、传统三大键和悬浮导航,可以自定义选择自己习惯的交互方式。三种方式符合多数人的日常操作习惯,操作简单,特别是EMUI 9.1的全面屏手势操作,日常的返回、退出应用都很流畅,没有市面上千元机上的延迟感。

毕竟这种日常反复用到的操作,是最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另外,华为畅享10搭载的EROFS超级文件系统也是一大“杀手锏”。它通过高效的压缩算法,让随机读写性能大大提升。


比如,128GB的内存,通过EROFS技术后,可用空间会增加约2GB,相当于多存储1000张照片,平时加载图片、应用也更加迅速。

除此之外,像人脸解锁2.0,可以让手机解锁更快捷、安全;支持莱茵认证的护眼模式,屏幕更护眼;GPU Turbo 3.0图形加速引擎,是同价位手机少见的游戏加成。总之,华为畅享10搭载的EMUI 9.1.1配合华为自家的麒麟八核处理器,运行起来相当流畅。

06 写在最后

选择困难症患者在挑选手机时,往往无从下手。特别是千元机手机市场鱼龙混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缩小范围,来看一下国内的大厂在这个领域是怎么做的。

本次评测的华为畅享10在同价位手机中,突出了差异化亮点。硬件上有4800万像素AI双摄、麒麟八核处理器等亮点,软件上配合EROFS超级文件系统、GPU Turbo 3.0等华为独家的软件优化,让华为畅享10在同价位产品中显得相当有诚意。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为畅享10全面评测:4800万AI双摄超清夜景千元机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

mobile.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report 7390 10月18日,华为畅享系列的新品——华为畅享10发布。作为畅享系列的主打机型,这次华为畅享10带来了4800万AI双摄、6.39英寸极点全面屏、4000mAh大电池和麒麟八核处理器等产品亮点,相信很多朋友比较关心这款千元新机的品质怎么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到底如何。价格方面,...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