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手机,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使用手机,但是我看着孩子们因为沉迷玩手机,而日益变厚的眼镜片、慢慢驼下的背、薄弱的社交能力、“跑偏”的价值观……心中不禁为他们的未来担忧。 长时间玩手机会带来很多危害,我们一定要尽早了解,做好预防! 危害身体健康 长时间玩手机影响视力,造成眼睛痛、痒、流泪、红肿等问题,尤其是有些孩子晚上不开灯玩手机、躺着看手机,都对眼睛健康影响非常大。 有数据显示,寒暑假是孩子配眼镜的高峰,这与孩子假期长时间的玩手机分不开。 四年级学生小新开学第一天发现看不清黑板,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眼睛突然近视了。而小新近视的原因,则是在暑假期间天天刷视频,眼睛没有保护好。 另外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还会诱发颈椎病;很多孩子喜欢半躺着玩手机,可时间长了容易诱发建椎间盘突出、脊柱变形等问题。 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监督孩子,当孩子玩手机时间过长,便要提醒孩子休息;当孩子玩手机时出现了弯腰驼背或者躺着玩手机的情况,家长也要及时纠正。别等孩子眼睛近视、弯腰驼背,才记起来没收孩子的手机! 削弱社交能力 家长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到假期,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各自捧着手机,不亦乐乎,可几个孩子之间从头至尾也不会有什么交流。也有的时候,孩子明明和朋友在网络上聊得火热,见了面却都安安静静,彼此没什么话说。 凯泽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表示,网络聊天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现象——去抑制化,简而言之,就是习惯网聊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太注意对方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而这种“去抑制化”社交,是非常不利于友谊的维持的,这让孩子习惯于与朋友进行虚拟交流,而在生活中却彼此冷漠甚至不通人情。 当然,有的孩子社交不强,是因为用太多时间在手机娱乐上,而不愿意去和朋友们相约出去玩。前两天皮皮妈就看到一位网友求助,网友有个15岁的孩子,整天闷在家玩手机,不交朋友,有不少网友回复说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 皮皮妈曾看到一个抑郁症患者自述,他虽然微信里面有几百个好友同学,却觉得自己没有朋友,除了给别人点赞和评论,根本找不到交流的动力,那种感觉让他非常痛苦,他想去自杀。 沉迷手机削弱了孩子社交能力,没有朋友必然会让孩子感到孤独,甚至抑郁。他们短时间内以为自己可以自娱自乐,可是慢慢他们却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 影响心理健康 除了让孩子陷入封闭,沉迷手机让孩子产生其他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孩子因为玩手机被禁止而变得暴躁、极端。杭州13岁男孩因为爸爸不让打游戏,从四楼跳下;一名刚满15岁的男孩,因为手机被家长没收,竟跳江轻生……
手机对孩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当孩子沉迷手机而被阻止时,各种负面情绪便产生了,最常见的就是暴躁、发脾气,而严重者甚至到了轻生的地步…… 一部手机,连接着孩子与外面的世界。当孩子对自己单调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外面多姿多彩的风景,就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寄托。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猛然制止孩子,就会让孩子激烈反抗。 影响价值判断 诚然,手机现在已成为学习的手段之一。但是,网络上有好的信息,也会有不健康、不正确的内容,都会对孩子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产生影响。 孩子们爱玩的很多网络游戏中都会有暴力的情节,对孩子有错误的引导。曾经有两名青少年相约杀人、焚尸,手段非常残忍,而原因只是效仿网络上的某杀人游戏。 再比如一些不好的行为,因为放在网上反被有不良企图的人赞赏,导致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孩子跟风模仿。比如未成年恋爱、未成年怀孕、直播妈妈洗澡等等“网络垃圾”。 孩子们看到不用努力也会被赞赏、也可以赚钱,短时间内可能会不接受。但若是长时间被熏陶,那孩子们也难免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
网友们进入网络平台发言不需要门槛,一些不好的言论和行为也会被放在网络上。当孩子被“网络垃圾”熏陶甚至产生模仿行为时,孩子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早已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关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不再沉迷于手机,很简单,不过两点而已。 首先是家长做好榜样,不做“低头族”,将用在手机上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或者其他家庭活动。其次,父母对于已经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孩子,要有正确的引导。“放任型”或“专制型”教育都不可取。 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在一旁帮忙监督提醒。如果家长完全放任不管,那孩子对手机的痴迷程度只能越来越深、受到的危害越来越大。 另外,手机也可以用来学习或消遣,所以“专制型”管理也不妥。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在手机上做些什么,对于不好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但是对于合适的游戏消遣和正常的学习,家长只需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即可。 网络上的内容参差不齐,手机带来的乐趣又实在诱人。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与管控,避免孩子沉迷玩手机而受到危害。 热切盼望看到你的神评论,并分享,同时说说你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