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可能看了这么多,真正做起来,很多家长还是很头疼,如何在父母亲自陪伴孩子,和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之间找个平衡点呢?来看一位家长分享的三点经验。
1.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之前有父母问,孩子玩手机时间已经很久了,不让他玩,就大哭大闹的,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一来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二来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还剩多少时间,让他说话要算话。 我们家平常不让儿子看电视,但会让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钟,一天最多不超过两次,每次还剩个两三分钟的时候,我就会提醒下他,告诉他还有多长时间,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让他有个时间准备结束,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当然,这个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也不必规定的那么死,有的节目时间长一点,二三十分钟,看看也无妨,但每天总共的时长最好不超过1个小时。 只要一直保持这种规则,孩子就会逐渐习惯的,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孩子都没什么自制力,还是需要父母通过在生活中帮孩子遵守规则。 2.通过电子产品学习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电子产品的优点,让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学习到新的知识。 例如手机的地图功能,有一次,晚高峰时间,我要带儿子赶着去较远的地方听演奏会,于是我就告诉儿子用百度地图查询出行方式。 我们俩是搭地铁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给儿子看一下地图上我们的实时位置,出了地铁再跟着导航往前走,这样一下子就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除了地图导航功能,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天气预报、微信语音信息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时不时问一下孩子。 3.找到能替代电子产品的活动 有的妈妈说,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觉得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好。 所以说,除了使用电子产品以外,让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练习,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游泳,让孩子全身心都锻炼了;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都是能够帮孩子综合发展的有益的活动。 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家长只要多点去思考,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 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