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手机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手机产业折叠屏竞争拉开序幕 折叠屏手机量产难的六大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3
摘要:手机产业折叠屏竞争拉开序幕 折叠屏手机量产难的六大问题

  就在上周,有媒体报道,三星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已获得了工信部的入网许可证,虽然还没有给出具体的上市时间,但也算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无独有偶,6月2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线总裁何刚透露说,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将于7月底上市。

  看来这次折叠屏手机离上市确实不远了!全球正式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只有三款:华为Mate X、三星Galaxy Fold、柔宇的柔派。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普通消费者拿到折叠屏手机。在这半年时间里,折叠屏厂商不仅遭遇了研发困境,还与供应链企业一起遭遇了量产难的困境。

  在这个折叠屏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本文将带你揭秘折叠屏手机的量产之痛。

  2019折叠屏手机遭遇出生阵痛

  其实,除了三星、华为和柔宇外,其他厂商也在奋力彰显自己在折叠屏研发上的实力。在今年2月华为发布Mate X时,OPPO就曾在微博上宣布也在研发折叠屏手机;小米则在年初因为折叠屏的事和柔宇掐架;联想杨元庆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早在几年前联想就有类似的概念机出来。在今年2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9上,TCL等厂商也展示了折叠屏原型机。

  6月27日,折叠屏厂商再添一员猛将,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布了其折叠屏专利,而与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不同,谷歌折叠屏专利包含了多个折叠屏幕,可以像书一样进行翻页操作。谷歌的入局也预示着,新一轮的折叠屏大战即将上演。虽然,近两年来折叠屏才被大众所熟知。但在智能手机产业内,人们对折叠屏形态设备的幻想多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人们的原始诉求是既想让手机尺寸更小方便写地,同时又希望获得更大的显示面积。而这种想法在几年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手机厂商们开始了在全面屏上的较量,尽可能最大化显示面积的同时缩窄四周边框。不过,随着手机厂商们在全面屏上的猛烈争夺,全面屏技术很块进入了瓶颈期,想要在机身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再想增大屏幕面积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折叠屏手机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它的好处在于折叠状态下机身尺寸足以塞入口袋,展开的状态下等于原折叠尺寸两倍的面积。

  其实,早在2011年,三星就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第一款可折叠智能手机的样机。2013年,三星又展出了3个集成屏幕的原型机,包括2个向内折叠和1个向外折叠方案,但是距离商业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

  2018年,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在2019年将推出折叠屏手机产品,2019年三月,三星Galaxy Fold就证实面世了,三星称将率先在韩国和北美市场销售,价格也是非常高的,200万韩元(约1.23万人民币)左右。另外一家韩国企业LG,也在积极跟进折叠屏手机。2018年1月,LG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了折叠屏手机专利。据了解,LG的专利描述了一种无边框智能手机方式,其显示屏非常大,可以覆盖所有侧面,并且可能使用磁性方法连接到壳体,展开后可直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

  OPPO、vivo、小米在2018年都公开宣称将在2019年推出自家的折叠屏手机。据了解,OPPO将会采用外折方案,而vivo和小米则可采用向下折的方案。

  一直以来被视为智能手机行业标杆的苹果,被曝在去年3月份提交了一份折叠屏专利。在这份专利中,苹果为了确保屏幕折叠的次数和效果,设想了一种新的涂层,能够将聚合物和颜料薄片结合在一起,如果应用到OLED面板上,就会变成一个保护层,可以使屏幕在旋转和扭转的过程中不容易磨损。折叠屏产品的形态也非常多元,比如内折、外折、三折、向下折四种方式。近日,谷歌还推出了多屏幕折叠方案,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其中,比较最典型的两款产品是,华为Mate X的外折方案和三星Galaxy Fold的内折方案。

  这两种方式各具难点:外折式设计的屏幕显示在最外侧,容易与外界物体接触,因此对屏幕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内折式设计的屏幕则是在里面,相比于外折其屏幕更好保护,业内人士推测内折方案进入量产阶段的时间会比较快。然而,尽管时至2019年,手机圈对折叠屏的呼声越发高涨,但是目前也只有华为、三星、柔宇发布了折叠屏手机,但却迟迟没有量产的消息,对于消费级产品来说,没有量产就不具备商业化的价值。可以说,折叠屏手机在上市之前经历了出生的阵痛。

  不久前,网上也曝光了一组联想折叠手机专利,并获得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的转发,常程还配文称“谁走光的...”。不过,该专利图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而在2018年,联想确实曾展示过其折叠屏手机样机,不过那时的折叠屏样机看起来还非常厚。

  如今手机产业的高端领域已经进入了技术战争时期,折叠屏这种新的产品形态,自然引得全行业聚焦。尽管,手机厂商纷纷宣布自己在折叠屏产品上的进展,但真正拿出产品的只有三星、华为以及柔宇三家。折叠屏手机研发到底难在哪里呢?

  折叠屏手机研发的两大核心难点

  无论是哪种折叠屏方案,其需要解决的核心难点归根结底有两大方面:屏幕本身和铰链技术。

  先来说说屏幕,此前,智能手机主流的屏幕方案是LCD屏幕,屏幕发光主要依靠背光层,在两片平行的玻璃中还需要放入液晶层,因此不易折叠。于是,业内出现了另一种方案——OLED,这种方案采用有机二极管,每个RGB像素都可以自发光,因此比LCD要薄很多,也更容易弯折。不过,即便是采用了OLED屏幕,它也并不是可以无限折叠的。OLED屏幕长时间玩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会影响产品的寿命。因此,手机厂商都会在产品出来前,公布其折叠测试情况。

  如三星就表示,其折叠屏手机已经经历了20万次的实际测试,可以在每天开合100次的情况下,确保五年不出问题。不过,说得容易做着难。原本定档今年4月上市的三星折叠屏手机,在上市前寄给媒体测评后,不到两天时间,就因各种屏幕问题刷爆网络,随后三星折叠屏的媒体品鉴会被迫取消了。问题出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柔性屏可以做到可折叠,但是制成模具后,要做到20万次折叠不出问题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在原有基础之上做改良和优化。

  为什么要做优化?怎样做优化呢?

  柔性OLED屏模组本身虽然很薄,但结构却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层的结构。想要实现出色的可折叠功能,必须尽可能降低屏幕模组的厚度,增加各层结构的强度。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偏光片、盖板、薄膜、OCA胶等。每一层结构都有不同的产业链玩家,而且基本处于垄断状态,这也加深了柔性屏研发的难度。

  首先是偏光片。以三星产品为例,其屏幕Infinity Flex显示屏中的偏光片的厚度相比于以往降低了45%。而目前具备高端超薄偏光片生产能力的主要为日本日东电工和住友化学,但这两家的产能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