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如此发达的支付手段,如此便捷多样的贷款渠道,那么多新模式下,世界在走向复杂。每一次电子支付,每一份合同,都有可能带来风险。 如果你不从这种事件里嗅出理解,那么下一个事件的维权者很可能就是自己。 用开头的比喻,那就是,我们莫名其妙上烈马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了。 教育贷凶猛 前两天,成人英语教育行业著名品牌“韦博英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主要校区,被爆出已关门。 这让许多人震惊,因为韦博英语是运营二十多年的行业巨头,其定位中高端市场,已在全国60个城市开设近200家培训中心。很多城市的白领,都路过过韦博英语的办公室,也被其销售人员派发过传单,也听过朋友报名学习。就这么倒闭了。 更糟糕的是,大量学员被韦博英语诱导,从广发银行、招联金融、百度有钱花等机构申请了数万元的培训贷。 我想起了一点真实的往事。 “虽然现在是花了几万块钱,但是你是接近了你的梦想的。没法坚持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 大概是四年多以前吧,受小时候的邻居阿姨委托,在北京陪她女儿,大专毕业两年,在酒店工作的姑娘去某培训机构“讨说法”。美丽强势的CC(课程顾问的业内称呼)如此半是劝诫,半是训导。 借款3.5万,每月还款一千五左右,是她的小一半工资。她现在只希望不用还剩下的一半银行贷款,因为已经没时间上课了。 中间历遍波折,反复被踢皮球。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候的愤怒疲惫的感受。 心里希望这些机构早被整治。 这次韦博英语出事,目前的统计数据,几地校区受牵扯学员超过5000人,还在持续登记中。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其中有半数,甚至以上的学员,2-4万的学费,部分或者全部是通过线上贷款支付的。 虽然公司倒闭,员工被欠薪,但是学员们仍旧是这个事情中最惨的,课都已经停了,但是每月几千的贷款居然要照样还?! 为什么呢?具体说一下这个事。这种付费模式,机构叫教育分期,本质就是业内人说的培训贷。 很多培训机构把它叫做“教育分期”,网上不少网友说,开始看到这个词,以为是只是分期交费,并没有牵扯到贷款的问题。 培训贷,就是培训机构牵线,让你向与他们合作的金融机构(之前以银行为主,这几年更多元)签署贷款协议,贷出半年到两年的学费数万元。金融机构会直接把贷出的款项打到培训公司的账户,以后学员需要每月按时还对金融机构的欠款。 这就是为什么培训机构跑路了,学员还需要继续还款。 ——因为是和贷款机构签的协议,还不上影响征信的。 这已经成了培训机构的重要模式。这个过程中,贷款这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培训机构的转化率,让学员拿出了原本也许犹豫或者拿不出的钱。 具体说一下这个事。 目前各种让你贷款的,机构叫教育分期,本质就是业内人说的培训贷。 很多培训机构把它叫做叫做“教育分期”,网上不少网友表示,开始看到这个词,以为是只是分期交费,并没有牵扯到贷款的问题。 而培训贷,就是培训机构牵线,让你向与他们合作的金融机构(之前以银行为主,这几年更多元)签署贷款协议,贷出半年到两年的学费数万。 金融机构会直接把贷出的款项打到培训公司的账户,而以后你需要每月按时还对金融机构的欠款。 这就是为什么培训机构跑路了,你还需要继续还款,因为你是直接欠的金融机构钱。 如果你了解更细一点,可能会更加气愤。你会发现,培训贷款对象中,很多是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或者技能相对欠缺的人。 韦博英语的一大贷款合作伙伴,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CEO朱光,去年9月在一次演讲时表示,度小满金融目前已累计放款2500亿元,其中累计为114万人发放教育分期贷款超130亿元,其中70万人是大专学历以下人群。 这意味着很多培训贷的学员,和我那个邻居妹妹一样,在一个城市普通辛苦的岗位上默默坚持,为了更好的未来签这个贷款。工资一小半都给了培训机构,去掉必要的生活支出,可以说在给培训机构打工两年了。 那本是他们珍贵的第一笔积蓄,珍贵的一点机会。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大多数培训机构两年的费用正是2-6万,每月1000-3000,差不多是一个二线城市入门职员的大多结余。 能不能报一个短期班呢?至少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地方的分支机构是不能的。 原因也很简单,成人培训的复购率低到百分之个位数,只能做你一次生意,当然要锁定久一点。 很多人疑惑说,培训贷对更多人来说,可能是个好事儿。 他给了资金不足的普通人,一个受到再教育,然后改变命运的机会。 韦博英语事件的关键,在于跑路。 这种改变命运的效力,今年流传甚广的一个案例,就是湖南农村妹子孙玲,从月薪2300元深圳打工妹到年薪12万美元纽约程序员。 命运的转折点,则是她二十岁的时候,她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存够第一笔学费8000多元,到深圳华强(行情000062,诊股)北的软件培训学校学习软件开发。 一年多以后,结束了三期的学习,她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如果当时有培训贷,她立马就能学起来。 而根据报道,做了程序员几年后,周末逛街时,孙玲遇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在做地面推广,于是走过去咨询。 跟工作人员一番沟通后,孙玲购买了2年半的英语培训课程,总费用25600。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情况,孙玲跟培训机构约定分期付款,首付6000元,剩下的2万办理了分期付款。 这些事件拼凑起来,最终令她有了去美国当程序员的机会。 但我们要说的是,这件事情的关键可能不在于高昂的培训费用,也不在于贷款,而在于当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时产生的威力。 学员要在短时间,决定一笔影响自己未来两年现金流的大额支出。而独立处理经济事务的年轻人,缺少对这种财务决策的掌控能力。 往往是学员在销售推广的当天当场经过了长时间的洗脑式说服,他签署几万甚至十几万贷款协议的时候,不一定真正想明白了。 问题一 一个人的借贷水平是否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我们看到,孙玲的第一期IT培训费用8000多,是她自己省吃俭用,靠两千多的工资,花几个月存起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有机会在入学后辞职,艰难的在课后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三个月读完了第一期课程,顺利找到了电脑相关的工作。 能省吃俭用好几个月证明了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决心和毅力。而一次交清第一期,则让她可以辞去工厂的工作,有时间来学习。 而网上好多IT培训贷曝光的,先是以帮忙找工作的名义,或者招聘的名义让人来,然后说培训后包工作。 于是很多人贷款两万,听完几个月很表面的PS等教学,发现不包工作,自己也找不到工作。 唯一拥有的,就是两万块钱的债务。 很多人只是被承诺的高薪打动。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孙玲一样,赌上全部的自制力和动力——恰好这是学习最需要的。 至少没有愿意为了这个机会,数月时间苛刻式的存下每一分钱。在学习的时候,也少了几分破釜沉舟的感受。 受到更好生活的诱惑是容易的,但不是所有人希望靠着培训找到工作的人,在被销售拉去的那天,真正理解数万的贷款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要付出什么。 报英语培训的一些人更表示,自己在报名培训后,为了还上每月账单,不得以多做兼职,疲于还债,根本没有时间去学。 于是,面对学习这件主观性太高的事情,数万的债务,只是加深了初入社会年轻人的沉沦。 问题二 对某个特定的人,培训改变命运成立吗? 一位在韦博英语工作过的人,这么说:“作为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人,看整件事情更觉得荒谬”。 他介绍,在他所在的城市,要求最高的高级翻译只有几十个市场容量,商务沟通翻译则被科班出身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把持着,要求也不低,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毕业者,也不容易找到对口的好工作。 而他任职的机构,大部分人报名的课程,都是初级、中级的英语教学,深度不超过大学英语四级,最多是会几句简单口语罢了。 “我们都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培训了就能找到了?” 那么多人初中高中大学高密度学了十几年英语,都没办法自如读写交流,两年就能出师了? 而对于水平高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除非不差钱,自学的性价比高太多了。 培训有用的,是目前的工作里有对这个紧迫的需求,能立竿见影,否则培训并没有那么大的效果。 比如说,像孙玲一样,基层程序员日常中不需要太多和人沟通,只要学会基础,靠着五六年的扎实编程经验,可能有一些外资的机会; 再比如五星酒店的礼宾部,外贸职员。 当你的本职能力已经比较强大,靠着一点点新技能的推动,就能直接的变得更好,这是可能的。而希望靠培训技能直接改变命运,很难很难。 而根据各方面了解,包括度小满CEO演讲数据,签署培训贷的人,六成以上是大专学历以下人群。不一定会了解到这些市场信息。 你报名的时候,很多销售不会告诉你这点。只会捆绑着梦想的名义,催你快点签贷款协议。 一些销售离职后说,离职的原因是良心不安。 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着改变自己处境的满腔热情。 却缺乏对职业市场、职业技能稀缺度的认知,也缺乏对财务情况的把控,缺乏对贷款这个金融工具的认知和驾驭能力。 金融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但它成倍的放大利益,也放大人性的贪婪,利用人性的弱点击倒一个人。 对小白来说可能是培训贷,对理财老手来说可能是配资加杠杆炒股,对商界精英比如暴风影音冯鑫,可能是超出企业能力的资本运作。 他们共同点就在于,缺乏对金融工具威力的敬畏,拿出了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筹码。 具体到韦博英语这件事,如果当时做了什么,可能让自己免于今天在维权队伍? 首先,任何大额支出决策,都不要在当天作出决策。 1、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