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9月26日讯(记者 陈洋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山东教育70年来的巨变是咋做到的?9月2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作出了解答。 山师附小一年级学生正在上课王文彬摄 聚焦: 山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97%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山东教育7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2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89%。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普及化水平均保持高位,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此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其间也遭受过严重挫折,走过光辉而曲折的历程,但整体而言,山东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匮乏,“没学上”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山东教育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科教兴鲁”的战略方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其间,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得到有效扩展,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温饱型”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有学上”在山东得以普遍实现。 多年来,山东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惠民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迈向一体化均衡发展,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截至 201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普通小学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6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398所,特殊教育学校 149所,幼儿园20231所,在校生总数1,834万多人,教职工近120万人,办学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改善教育民生: 6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失 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有效破解 教育是民生之首。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民生大幅改善。 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山东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累计投资300余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万余所,新增学位200多万个,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比2012年数据,全省幼儿园由17530所增加至20231所,增长15.4%;在园幼儿由251.86万名增加至307.55万名,增长22.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67.3%提高至89.24%,实现了由“幼儿托管”向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转变。 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基础较为薄弱,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1949年,全省仅有普通初中66所,在校生3.89万人;小学2.74万所,在校生19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2018年,全省中小学布局趋于优化,小学教育在校生增长到725.97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76倍;初中教育在校生增长到345.72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8.87倍。 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得到有效破解。山东省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等。其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7183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需要改造、维修的破旧校舍和危险房屋占50%以上,目前已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要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37所,新增学位270多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由2014学年度的19.77%降至6.6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教育弱势群体得到全方位关爱。山东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公费教育,初步构建起医教、康教结合的服务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得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得到基本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2%。 教育综合改革这样改: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招录机制,山东的学校课堂发生了大变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招生录取机制、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及培养培训、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等方面,系统设计,部门联动,市域统筹,整体推进,出台了20余个配套文件,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实施基础教育“十大行动计划”,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全面推开,高中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稳健起步,初步构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山东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立起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全省职业教育开设专业600多个、专业点6000多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全省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近6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