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中国教育如何解好百姓关切题(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摘要:坚持人民需求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人民需求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精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不断寻求教育同人民需求相契合、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充分尊重人民需求是办好人民满

坚持人民需求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人民需求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精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不断寻求教育同人民需求相契合、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充分尊重人民需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关注并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基本需求,为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有学上。其次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广覆盖”到“有质量”,从“大起来”到“强起来”,这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入实践,也是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再次是满足人民对差异性与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坚持公平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公平与质量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价值。实现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内涵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由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的机会公平,日益发展为人人都能出彩、人人都能成功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只有坚持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任务。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辩证统一体,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应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义。只有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将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才能实现我国教育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也才能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获得感与遵循教育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人民获得感与遵循教育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还要切实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就是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解决好人民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让人民对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过程。教育基本属性决定教育存在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两种关系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必须防止非理性地追求人民满意的最大化,而无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保持科学精神和强大定力,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阶段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阶段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显著特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不同时期,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不同,国家对教育的发展目标也不同,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教育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保障人民受教育机会的“一个不能少”,到保障教育过程的“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变化,再到保障教育结果的“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与之相对应,人民对教育的满意感呈现出阶段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显著特征。办教育要长期规划,一以贯之,同时又要注重抓住要害和工作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坚持人民受益者与参与者的有机统一。人民受益者与参与者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不仅是教育的受益者和评判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多维的,教育是前置性和基础性的,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就业质量、医疗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旁观者,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贡献。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积聚正能量,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不断拓展参与路径、完善制度保障、增强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人民群众有理性、有秩序、有效益地参与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坚持全局性与局部性的有机统一。全局性与局部性的有机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有大局观。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长远的部署。要通观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有局部观。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方面和各阶层人民对教育的期许与评价的集合,要充分实现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和教育需求,尽可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同时,不能简单地为了满足某一群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群体的教育利益。要整体考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进入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强化顶层设计、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积极构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探索,但对其科学内涵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当前,亟须深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理论内涵,科学解答“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什么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应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谋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整体谋划,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实践路径,丰富政策工具箱。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着重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坚决破除“五唯”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二是提高教育质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创新育人方式、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三是推进教育公平。现阶段应秉持“优质公平”的思想,让受教育者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给予适度倾斜,不断促进更多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是优化教育供给侧。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政府要在原有的教育供给基础上,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增加有效、精准、创新与多元的教育供给。五是落实保障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坚持全纳教育理念,努力做到“一个不能少”。六是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最高标准和价值导向,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可观测、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