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并列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三大战略。本文基于学理研究和调查研究,深刻阐释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仅昭示党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也就新时代新形势下持续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对我们深刻理解“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什么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揭示中国教育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更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成果,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灵魂和本质特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简言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教劳结合”的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理论支柱。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教育领域的初心和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透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通过教育造福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依据和检验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中国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 70年砥砺奋进、风雨兼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战略部署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得到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把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发展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0年来,党对“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认识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突出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70年来,我国建立起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小学净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3.1%提高到2018年的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1.1%提高到2018年的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0.26%提高到2018年的48.1%,教育普及程度堪称世界奇迹,极大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我国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实施了“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等,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建立了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切实保障了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机会明显增多。70年来,教育质量始终是教育发展的主线,教育改革也都是为了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质量。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的保教水平显著提高,幼有优育正在成为新的工作目标;义务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更加完善,类型教育的特色优势逐步彰显,吸引力日渐增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服务贡献水平不断提升,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办学机制开放灵活,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成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同步增长、“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效提升。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和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经费、制度、师资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效提升。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70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从落实“三个增长”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达4%,并连续7年保持4%以上。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培养了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做到六个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