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新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之后,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一个把孩子送到美国的人,想让孩子拥有美国国籍的人,回国后大谈爱国和民族骄傲,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 董卿 有网友指出,董卿说“我儿子是美国国籍,但不影响我热爱中国!”。该网友认为,董卿说的是大实话。但关键是董卿主持并教育全国小朋友热爱我们的国家,却把儿子生在美国,大家就受不了。还有网友觉得董卿不太适合主持《开学第一课》。 胡锡进发文称,对爱国做定义,门槛别定的得太高了,他不觉得一个人如果孩子取得了美国籍,她就不爱国了,或者不可以谈爱国了。另外有人评论说,其实节目本身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真正产生问题的,其实是在于董卿本身! 袁立也发文称,“对爱国,门槛别定得太高了。希望黑我的五毛们也能贯彻落实一下这思想”。有网友支持胡锡进,也有网友支持袁立,但也有网友不愿意看董卿讲爱国教育,也不同意胡锡进和袁立的说法。 有网友认为,爱国应该表现在行动上,特别是公众人物,难道不应该做个表率吗?爱国教育,还是让爱国的人来教。这让我们想起“道德教育让有道德的人来做”。说“道德”,可能人人都会,但要做到道德高尚却很难。 还有网友认为,用道德绑架爱国与不爱国,这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比如,爱国更多的应该是行动,不是嘴上说说,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爱国。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当然需要敬业,但爱国是一种思想感情。 有的网友却不这么看,而是觉得,爱国确实不分海内外,但对一个生活成长工作在国内,却把孩子生在国外的明星人物(公众人物)本无所谓,是她有钱任性,也是她的自由,不能因此否认她不爱国。但是,由她来教育爱国,那确实是不妥的,甚至是笑话,起码公信力不足。 有网友就说,教育者应该是表率。比如专业教师讲专业课,思政教师讲思政,专业越好效果也相应越好。成年人讲爱国的道理,自己首先得有爱国的表现,只讲大道理有什么用?如果自己都不是中国国籍,而是外国国籍,教育别人爱国,谁信你说的是真情实感? 综合网友的看法,实际上大家讨论的核心是“公众人物的公信力问题”,而并非有人说的“爱国的门槛问题”或者“爱国的条件”。不管是谁,不管他是不是公众人物,都可以说到爱国教育这个话题。问题是,什么样的公众人物谈爱国教育,可以使人们更愿意信任或更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