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误人子弟还是定位精准?职业教育的中国式困境(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8
摘要:2008年,全国人大曾将《职教教育法》修订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但是实质性修订工作至今仍未完成。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改

  2008年,全国人大曾将《职教教育法》修订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但是实质性修订工作至今仍未完成。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对于《职教教育法》修订的“难产”,有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行业的实践变化太快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是行业自身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更迭中,而法律则需要相对固定成熟的共识。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在立法上走在了前面。比如,今年3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统筹考虑、合理界定各方责任,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志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在产业创造的财富中自我保留的越多,职业教育越能对其高附加值、高技能专用性的岗位提供人才,需要其承担的成本越低,其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意愿就越高。

  但实际情况是,高昂的硬件成本、管理成本,有限的收益和人员的流动性都严重抑制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在企业的账本上,投入产出比是首要问题。

  职业教育滞后于行业发展是企业不积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苏州某台资企业工作多年的一位人事经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非有特别大的科学突破,否则职业院校的知识体系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少职业院校实验室里的示波器都是20年前的,你到了企业怎么去做检测?”

  这位人事经理表示,即使是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到了企业之后可能也要进行3到6个月的脱产培训才能上岗。“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产出,一直在半工半学,这对企业来说蛮头疼的。”

  是误人子弟,还是定位精准?

  对家庭而言,想要“拥抱”职业教育同样不容易。

  “宁愿到星巴克端盘子,不愿到职校学本事”“宁做工资两三千的白领,不做工资五六千的蓝领”“进工厂还不如送快递来得自由”……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使得大多数家庭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

  一些学生即便进了职业学校,也会千方百计地升学,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一位职业院校老师透露,在他们学校60%~70%的学生都会选择升学。

  但也有例外,比如称为“网红”的小龙虾学院就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追捧的香饽饽。

  今年夏天,湖北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拿到了普通专科毕业证书,据说这批学生毕业之前就已经被“预订”一空,薪水高达6000元~12000元。

  2017年,潜江龙虾学院成立之初就一炮而红,甚至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曾表示:“有的学校开出了龙虾专业,不能够这样……专业的设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有科学性的,不能够误人子弟。”

  面对批评,校方自认为并不违规,因为他们开设的并不是“龙虾专业”,而是专业目录上的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只是将烹饪小龙虾作为重点。

  打擦边球也好,品牌炒作也罢,潜江龙虾学院可谓是名利双收。据悉,2019年它的招生人数已经扩大到200人。在职业院校普遍招生困难的背景下,成功逆袭。

  “小龙虾学院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人家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挺好,从养殖到烹饪涵盖了整个产业链,定位很精准。”北京师范大学和震教授表示,“这也反映了国家认知和市场需求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

  不仅有小龙虾学院,还有热干面研究院、健身学院、电梯学院,都是职业院校的常规操作,这些以校企合作为主的二级学院反映出职业教育“全口径”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特性,同时也与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事实上,“网红”专业在职教体系中的占比很低。业内人士认为,与这些“短平快”的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相比,高成本的工业技能人才培养才是职业教育的重点。

  数据显示,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7.1%)、电气化铁道技术(95.9%)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5.5%)。

  没人报考,也要永远保留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个舶来品。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都曾是中国学习的对象。

  早在1985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就在中国6座城市展开。1994年,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纲领性文件诞生,成为中国迄今唯一签署的政府间职业教育双边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出口的最大市场。在“德企之乡”江苏太仓,双元制已经推行多年,积累了较好的本土化经验。

  6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德国考察时特别提到,职业教育是中德教育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事实上,学习哪一种职业教育模式,首先面临的是选择哪一种产业发展道路。

  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认为,走高端制造业路线的国家,必然以要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领先全球的美国经济以技术创新和金融控制作为增长点,它的职业教育并不直接服务于产业,而是服务于人的发展,因此被也称为生涯教育。这种产业路线降低了对工人技能水平的依赖。

  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震教授看来,高技能路线和技能替代路线的差异非常明显。前者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强调对工人技能的依赖,后者则以美国的流水线生产为代表。

  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志磊看来,“中国大陆既学德国、也学美国,但是做起来好像越来越像中国台湾。”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