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只是教育的表象”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看起来教育有很多风口要‘追’。如果我们从产业文明的角度看,朝着更接近教育本质的方面去思考,技术只不过是表象。” 5月24日,张翼一袭深色正装亮相BMW 极客公园 Rebuild 2019 科技商业峰会,和与会来宾分享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思考。“从产业文明的角度讲,不是科技改变了教育,而是教育改变了科技。” 在他看来,技术只是手段,教育才是主体。在决定使用何种技术时,一个直观、可靠的评价标准就是看能不能把教育变得更高效。 张翼认为,无论教育形态如何更迭,教育产业文明的本质始终离不开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智能化、自动化让学习提高效率,是追求更好的结果;游戏化、互动化的学习让过程变得快乐、体验更好,这两者的结合最终形成教学的良性闭环。 不到半小时的演讲,从什么是教育产业文明,到影响教育产业文明发展的因素,再到掌门的教育实践,张翼抽丝剥茧,谈做教育的思考和初心,温和而又有力。“这个演讲让我再次看到了张翼的雄心。”一位亲历演讲的业内人士说。 实际上,张翼的雄心最早在创立掌门1对1时就已显现。他提出,在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才是有意义的。 作为k12在线1对1 全科辅导领域的教育品牌,目前,掌门注册用户达到1800万,覆盖600多个城市。有数据显示,其垂直行业市场占有率近60%,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放弃线下 全面转型线上 时钟拨回至十年前。2009年,一脚踏进教育行业时,20岁的张翼只想着如何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弟学妹。 凭借着年轻人的那股冲劲和敏锐的嗅觉,张翼瞄准了学科辅导行业,看中了广州地区的升学培训刚需,从奔走各个学校开展经验分享公益讲座开始,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命运和教育相互交叠。 比多数人要幸运,张翼得到了命运的垂青。大学四年,张翼和联合创始人余腾将业务拓展到汕头、深圳等五个城市。 2013年,从上海交大本科毕业的张翼被保送进亚洲顶尖商学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F(金融硕士)项目。期间他走访多家公司,并以实习生身份继续研究教育行业产业。彼时,线下模式的瓶颈也日益显现。 正是在那段时间,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张翼发现,在线教育有很大的未来。 一天午后,在上交大一个教室张翼跟余腾通了个电话。两人一拍即合,做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把线下门店全部关停,投入全部精力做线上一对一。“那会线下机构多我一家少我一家,没有什么区别。而做线上教育,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都是势在必行。”回忆起那时的决定,张翼虽然觉得有点疯狂,却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可以选择小而精的线下机构,覆盖周围一公里,口碑好,产品不错,你就是一公里的王。而线上教育不是这样,不需要限制你的地域,可比的东西太多了,并且大家都可以先免费体验再选择购买,无形中就压力变得很大。你已经很难维持小而美的状态。” 比起线上小班课,张翼认为在线一对一最为结果负责,也最能够被学生、家长所接受。背负“背水一战”的压力,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2014年9月,掌门1对1的第一位用户出现了。张翼记得,学生当时收费是50元十节课,老师则是100元一节,相当于赔本赚吆喝。“但这让我们看到了可能性,有人愿意尝试并且付费,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做线上教育的决心。IT出身的张翼坚信,借助互联网,数据化、智能化的设想都能付诸实施,也有了高效学习理念的萌芽。 想打造全面的AI教学助手 在张翼看来,要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智能化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过去几年,教育行业从信息化到在线化,再到后来的智能化,发生了很多让人欣喜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整个行业不断升级。大家从简单地将线下内容搬到网上,到开始将背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再到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智能教育进入数据竞争时代。”张翼说。 过去几年掌门所作的探索,张翼将其总结为“技术爬坡,产品下沉”。2016年开始,借力前几年教研方面打下的基础,掌门1对1开始发力产品的智能化。 在海量大数据基础上,2017年12月,掌门1对1推出了智能化的ICPE系统,对产品、教研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度的智能化升级。通过课前智能匹配、课中识别分析学生面部表情、课后推荐作业习题的方式,解决一定场景下的个性化教学。 沿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进行的思考,掌门1对1现已搭建起多元智能动态测评系统(MIDES)、智能教学系统、智能作业系统、知识图谱可视化和智能学习路径规划四大应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 张翼认为,现阶段,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新武器就是智能化——更精准快速地定位学生知与不知,节省掉判断的时间。“以前先要了解学生不会的知识点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说,要做很多套卷子,反复做涵盖各种知识点的各种题型,才能知道哪里没有掌握好。而现在只需要很少量的题目,就能在短时间判断学生的问题,定制化给予解决方案。” “最终我们希望打造出的是一个全面的AI教学助手。它既可以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测评,监测上课状态,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薄弱点,最终达成的效果是让教与学更加高效。”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让个性化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期待下,以AI为代表的智能教育受热捧。老牌玩家寻求转型出击,行业新兵也蓄势把竞争推向新的维度。 但在张翼看来,技术只是教育的表象。“人工智能技术担当了‘剪刀手’的角色,帮助教育产业剪除细枝末节,让教育这棵大树能吸收到更多阳光,从而开枝散叶培育更多学子。智能技术的核心意义不在于识别,它在教育过程中给出推荐和实际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的教育回归到了正确的轨道。” 进军k12 “不是为了追风口” 智能化的手段让孩子随处可见成长,不断获得正向反馈,这种激励让学生感到快乐,快乐学习本身变得可循环。 |